《战国策》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对于儿女的期望,一般有这两点:首先,混得比父母还要好;其次,孩子可以幸福安康一辈子。
没有一位父母希望孩子混得比自己还要差,也没有一位父母希望孩子活得不幸。身为父母,哪怕自己过得不好,也要让孩子过得好。
有了孩子之后,父母的观念就改变了。自己活得好不好,早已是其次了。只要孩子成才,那就足够了。所以,父母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说得直白一点,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一代更比一代强”。孩子强大了,家庭就兴盛了,孩子也能过得快乐幸福。可如果不强大,整家人都要倒霉。
一个家庭,不幸出现了这些迹象,说明孩子混得比父母还要差,该好好反思了。
一、孩子一直单身,没有资格结婚。
有一个现象就是:小学毕业,或者初中毕业的父母结得起婚,而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的子女结不起婚。
如果在以前,我们会觉得不可能。而在今时今日,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不婚不育的加剧,很多父母都接受了这个现实。
父母疑惑,我们这些没读过大学的人,都能找到另一半,为什么孩子就找不到呢?
因为物质的压力增大了,普通人的收入水平,无法承受这当中的压力。压力承受不住,就只有一个结果,选择一个人生活。
想起一个段子。父母觉得,只要孩子考上了大学,就超过自己了。等孩子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孩子只在学历上超过了自己,其他都没有超过。
生活就是如此。一切都水涨船高,包括生活的难度和成功的难度。能不能熬下去,就得看自己的本事了。
二、没有能力,买不起自己的小窝。
在当下,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首先要看他有没有“栖身”之地,其次要看他的工资高不高,最后才看他的人品好不好。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最后才看人品呢?很遗憾地说,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你希望别人看你的人品,首先就需要别人看得起你。而看得起你的标准,就是物质。
一个孩子,如果真的有本事,那他就需要有自己的房子。这房子,不是父母传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打拼而来的。
说得难听一点,如今的房价确实很高,但如果孩子连首付都给不起,那他确实不如父母。因为在父母那个年代,父母至少是买得起自己的房子的。
这个时候,有人会反驳,那时候的情况,跟今天的情况,怎么可能一样呢?是不一样。只不过,没有房子,就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哪怕有孩子,也无法读书。很现实的。
一个有本事的孩子,绝对要有“买得起小窝”的能力。其余的,都是后话。
三、个人的收入,比父母的养老金还要低。
当地有对夫妻,一个人的养老金就过万了,夫妻俩的养老金就过两万了。当然,他们都是从编制单位退下来的人。有这个退休收入,也很正常。
反观他们的孩子,一个月领着七八千的工资,虽然安稳,但赚得太少了。所以,身为父母的他们就感慨,孩子,果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父母退休了,不干活都有如此之高的养老金。孩子天天都要去上班,只能拿如此之低的工资。这就说明,年轻的孩子,连年迈的父母都不如。
更何况,对于这些家庭的父母来说,养老金的收入只是一部分,还有其他的收入,那是孩子所不能比拟的。
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出身贫穷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拿七八千的工资,其实很不错了。但是,对于这些职工的家庭来说,还远远不够。
一代人太强了,下一代人也许就跟不上了。就像有些父母,手中拥有多套一线城市的房子。也许一套,就足够普通人奋斗两三辈子了。
四、工作一辈子,还没有父母赚得多。
一位同行,他是广州的本地人,资产还算可以,千万级别的。但他看着研究生毕业的孩子,就觉得他没本事。
孩子研究生毕业后,由于是文科生,所以他当了老师,年收入二十万出头。身为父亲的他调侃,你工作三四十年,连我资产的一半都赚不到。
后来,孩子需要买房子,由于自己的存款不够,就找父亲借钱。身为父亲的他,给了孩子一百多万,让他自己看的办。其他的,他也不想帮孩子了。
拥有这么多资产的父母,到底多不多呢?在一线城市,的确很多。所以,这些一线城市的有钱人,对于他们的孩子,甚至对于孩子所赚的工资,那是看不上的。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孩子工作一生,还比不过父母所拥有的资产,就证明孩子无法超过父母。
继承家产是一回事,自己赚钱又是另外一回事。反正,父母的成就,就是孩子的参照物。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