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西晋灭亡以后,河东地区(今山西南部)存在过一个蜀人政权,虽未称王建国,但在汉国匈奴刘渊、后赵石勒、前秦苻坚征服中原的时候,遗世而独立,顽强不屈,誓死不降,使五胡的淫威长期无法渗入河东一带。这个政权的缔造者,就是南北朝时期赫赫有名的河东薛氏。薛氏家族在两晋时期虽然名声尚不显赫,但是薛氏一族光耀千古的抗胡壮举却正是发生在东晋时期,而不是家族真正显赫的南北朝和唐代时期。东汉末年(184年),薛氏家族的掌门人是吕布的部将薛兰。薛兰是西汉御史大夫薛广德的十世孙,东海相薛衍之子,兖州名士。据《三国志·武帝纪》和《后汉书·党锢列传第五十七》记载,薛兰是东汉末八俊之一。汉末乱局之中,兖州名士陈宫等人邀请曹操入主兖州,不料曹操与兖州豪族气性相左,一言不合就砍了兖州名士边让的头。这一下炸了锅,兖州名士觉得引狼入室,名士领袖薛兰、陈宫、张邈遂趁曹操率主力攻打徐州陶谦之机,邀吕布入主兖州。这些名士毕竟只是儒生,带兵打仗远不是曹操、孙策们的对手,所以曹操很快就赶走名士们支持的吕布,孙策也轻松席卷名士占据的江东。曹操因为兖州名士的鄙视和背叛,怒发冲冠,疯狂重夺兖州之后,对他们的报复十分之惨,把铁得不行的好哥们名士张邈灭了满门,薛氏家族自然也遭了殃,薛兰被曹操部将吕虔所害,家仇国恨,薛兰之子薛永不得不投奔了刘皇叔刘备。 薛永随刘备入蜀后,做到蜀郡太守。法正曾担任过此要职,此职权高位重,管理着当时蜀国整个的四川盆地。后来,由于诸葛亮的极力保荐,薛永儿子薛齐做了巴蜀二郡太守,这样的要职很有权势,于是薛家在蜀地生根发芽,成了蜀地豪族。后主刘禅不争气,国势日弱,司马氏灭蜀、吴后,薛氏五千户被强迁到河东,世称蜀薛。薛氏出仕北魏以后,魏孝文帝商定族姓时,与薛氏族人薛宗起曾经有过一番对话。朝臣众议薛氏为河东望族,帝曰:“薛氏,蜀也,岂可入郡姓!”直阁薛宗起执戟在殿下,对曰:“臣之先人,汉末仕蜀,二世复归河东,今六世相袭,非蜀人也。”乃入郡姓。(帝)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中国历史上,北魏孝文帝商定族姓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这一次要是入不了士族郡姓的行列,以后整个家族将会在政治上毫无前途,只能被其他士族全方位欺压和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