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怀湘灵》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11岁时,家乡战乱,白居易便随母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
在那里,遇见了他的初恋情人——湘灵,一个11岁的小男孩,一个7岁的小女孩,一个帅气有才,一个活泼可爱,懂点音律,朝夕不离、青梅竹马很多年,一起度过来豆蔻年华,一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并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人来人往,离别是人生的常态,相遇有多美好,离别就有多痛苦。
贞元十四年(708),27岁的白居易,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到江南叔父处。临行前湘灵姑娘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作为彼此的念想。对白居易说:“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白居易说:“有情人终成眷属”。
白居易一直珍藏着,不论在朝在野,无论天涯海角。元和十一年夏天,白居易触旧物而百感交集,又写了《感情》一诗:“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苦赠我者谁?东邻蝉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复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色暗花草死。”
带着依依不舍和浓浓的思念,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
《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寒闺夜》: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17年相处,8年相恋,彼此已认定终生。离别后,平日的美好酿就了浓浓的相思。贞元十六年初,29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本以为功成名终于可以迎娶日夜相思的姑娘,母亲却嫌弃湘灵家境配不上白家,这段姻缘便到此为止了。欲而不得,白居易带着痛苦和思念再一次离开,身在千里之外,但心依然停留在原处。
贞元二十年(714)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作最后的努力,再次苦求母亲成全他和湘灵,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千方百计阻碍他们最后的告别。嘎然而止,止于围城之外的的爱情,或许最美。
别后唯相思。贞元二十年(804年)的冬至这一天,朝廷放假,33岁的白居易依然孤身一人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看着民间的热闹,有感而作《邯郸冬至夜思家》。
有时心很大,能容下关于爱人的一切,有时心很小,除了心爱之人,别的人再也进不来,最后的努力失败后,白居易始终不愿走进婚姻,半是因为不甘心与湘灵以外的女子一生一世,半是恼恨母亲的狠心。直到37岁时,母亲以死相逼,才不得已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
自11岁相遇,可爱的湘灵便已深深的烙在白居易的心里,金榜题名前,功成名就后,远在天涯时,已为人夫后,横也是思,竖也是思,相遇相知的美好化作浓浓的思念,浓浓的思念酿成一首首美丽的诗。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寄远》、《夜雨》、《感镜》等。还好有酒,可将思念化入酒,一饮而尽。
白居易晚年在《醉吟先生传》中他以醉吟先生自喻,可见他一生爱饮,除了爱酒外,估计也与这段情难以割舍联系。“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时光不止,思念不断,苍天有感,还是安排了一场会面。44岁的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的途中,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此时的湘灵也40岁了,依然未婚。
故人沦落他乡重相逢,千言万语却无语,只能一个拥抱,一场痛哭,一首诗,《逢旧》其一: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其二: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
落魄江湖,匆匆相逢,瞬间而别,转眼间便万水千山。53岁的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回到旧地,物是人非,旧人不知所踪。42年相识相知相恋,恋爱悲剧才划上了剧终的句号。
或许《长恨歌》的里面的绵绵情谊有“白湘情”的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