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美食
一个传说
一段文化
据传说,宋朝有一位将军在一场激战中打了败仗,无奈之下,只好脱掉身上的盔甲,换上一身老百姓的布衣,悄悄往回走。因为害怕有追兵,他不敢走大路,专门走小道,而且还专门找人迹罕至的地方走。
当时正是大冬天,风狂雪大。几天后,他又冷又饿,晕倒在一所破庙里。忽然,他在朦胧中感到耳朵一阵疼痛,原来,一只老鼠以为他已经死了,跑来吃他的尸体。他看到老鼠也来欺负自己,不禁怒火中烧,立即追打老鼠。老鼠很快跑进洞里。将军余怒未消,就趁机掘开了老鼠的洞穴,在其中发现了大米、小米、红枣、莲子等八样。已经几天没吃饭的他非常高兴,立即找出一个香炉做锅,做起饭来。就是因为这一香炉饭,他活了下来。
为了纪念这件事,这位将军以后每一年这个时候都用这八种粮食做饭吃。后来流传到民间,就成了现在的八宝饭。
西湖醋鱼为杭州西湖最负盛名之菜肴,始制于南宋高宗时,据古籍记载,西湖醋鱼一菜来源于“叔嫂传珍”。
相传在南宋时,有宋氏兄弟两人,颇有学问,但不愿为官,因而隐居江湖,靠打鱼为生。当地有一恶霸,名赵大官人,他见宋嫂年轻貌美,便施阴谋害死了宋兄,欲霸占宋嫂。至此,宋家叔嫂祸从天降,悲痛欲绝。为了报兄仇,叔嫂一起到衙门喊冤告状,哪知当时的官府与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告状不成,反遭毒打,把他们赶出了衙门。回家后,嫂嫂只有让弟弟远逃他乡。叔嫂分手时,宋嫂特用糖、醋烧鲩鱼一碗,对兄弟说:“这菜有酸有甜,望你有出头之日,勿忘今日辛酸”。后来,宋弟外出,抗金卫国,立了功劳,回到杭州,惩办了恶棍,但一直查找不到嫂嫂的下落。一次外出赴宴,席间得知此菜,经询问方知嫂嫂隐姓埋名在这里当厨工,由此始得团聚。于是,“叔嫂传珍”这道美菜,也同传说一样在民间流传开来。
清人方恒泰有《西湖》诗咏之,云:"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桧,河鲤河鲂总不如。"道出了西湖醋鱼的烹制与美味。西湖醋鱼至清代末年, 以西湖楼外楼菜馆所烹制者最负盛名,时至今日仍然。
忽必烈与涮羊肉
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猛地想起家乡的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
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突然气喘吁吁地飞奔进帐,禀告敌军大队人马追赶而来,离此仅有十里路。但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
清炖羊肉当然是等不及了,可生羊肉不能端上来让主帅吃,怎么办呢?这时,只见主帅大步向火灶走来,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上细盐、葱花和姜末,双手捧给大帅。
忽必烈抓起肉片送入口中,接连几碗之后,他挥手掷碗,翻身上马,英勇地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
在庆功酒宴上,忽必烈特别点了战前吃的那道羊肉片。这回厨师精选了优质绵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脑”嫩肉,切成均匀的薄片,再配上麻酱、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种佐料,涮后鲜嫩可口,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颜开。
厨师忙上前说道:“此菜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
忽必烈一边涮着羊肉片,一边笑着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众位将军以为如何?”
从此,涮羊肉成了宫廷佳肴。到光绪年间,涮羊肉逐渐走向民间。
瑜悦说:深夜报复社会系列,O(∩_∩)O哈哈~~看完睡不着的朋友别打我。
·END·
记录与分享温暖人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