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这个职业之所以格外吸引普通人的眼球,是因为它足够专业化,也足够神秘。所以你看《碟中谍》系列、《谍影重重》系列、《007》系列、《潜伏》、《红字》等等,无一不是对间谍(卧底)的工作和生活进行展示。而《柏林谍影》一书最特别的是揭露了间谍生活的近乎冷酷的矛盾:他们以普通人能过上普通生活的名义,实施欺骗、盗窃、抢夺,甚至谋杀等行动,在此过程中他们一方面发挥着作为特工的专长,另一方面,为了伪装自己则尽力过经过伪装的生活。
多么残酷的悖论。
普通人喜欢看谍战片,不就是因为羡慕特工们超出常人的身手以及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去尝试或者牺牲的精神吗?然而我们似乎没有意识到:真正的特工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其实不也不得不像普通人一样,尝试与想认识的人搭讪、为了获得目标信任而曲意逢迎、任务失败时不得不忍受自我怀疑和被同僚或上级猜忌的滋味吗?
勒卡雷的这本冷战谍战书,最出彩的地方也在于此:他一方面像其他谍战故事一样,用出人意料的情节博得读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他又跳出了谍战的高度,从更为宏观的高度对主人公利马斯的内心世界今天了人性化的探索和尝试性的解析。
即一个为了崇高目标而过着充满谎言的生活的人,还分辨得清哪一部分是谎言哪一部分是没经过伪装的自我吗?
毕竟,好人堆里也会出伪君子,小人又何尝没有真感情?在所谓的小人、黑帮、敌对势力里待久了,间谍是会痛恨自己对身边朋友的背叛,还是会渐渐动摇自己对遥远的组织的信仰?
更何况,谎言似乎成了每个现代人生存的标配。我们都会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有时真话比谎言更坚硬,更锋利,因而也更伤人,于是,我们在某些时候不得不说一些自认为是保护对方的谎言。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特工”,只是有人做的成功,有人略失败罢了。
间谍是把假的生活,当成真的,以取得信任,而普通人却是把真的生活,部分过假。你很难判断这两种真真假假的生活哪个更容易些,但仅仅是思考这个问题,也会提醒人珍惜生活中“真”的那部分。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的另一个原因是,它讲的是柏林墙东西两边间谍的刀光剑影。别有用心的渗透和防不胜防的反渗透,自以为是的利用和出其不意的反利用,不断互动的攻守形式……是所有间谍故事都会出现的主题,但如果它们的具象诱因是柏林墙,那么一切人性的伟大和丑恶,都有了无法忽视其存在的客观体。
人类所有自诩的美德信任、诚实、悲悯、善意等都被柏林墙无情隔开。在可怖武力和对峙的形式形态下,柏林墙仅已一墙之力就轻松将人类世界划开为两个敌对阵营。人类太复杂了,善与恶似乎永远在讨价还价之中,但柏林墙的矗立,竟然将这个问题高度简化了:你是对面的,那你就是错的、恶的。人类在继以年龄、以性别、以家庭出身、以学历、以种族歧视自己的同类之后,终于又开始以地域、以信仰再次对持异见者进行无情的隔离、漠视和攻伐。
这样的柏林墙,现在消失了吗?你没看到前几天《985学校毕业生相亲鄙视链》的文章?http://mp.weixin.qq.com/s/xBdj8mFMC4J3-IkPNL8FbQ
在找寻人生伴侣的这一重大问题上,还少偏见吗?还少歧视吗?还少傲慢吗?
文明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了?为什么技术越发达,人们越倾向于依赖技术而不是身边的人?为什么越是文明,人们越能心安理得地欺骗自己行伤害同类之事?
柏林墙是倒塌了。
柏林墙其实一直都在。
柏林墙会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