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制度之光照亮清廉之路

2025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这一历经近 12 年修订的重要文件,再次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出 "过紧日子" 的强烈信号。从 "舌尖上的浪费" 到 "车轮上的腐败",从办公用房的规范到公务接待的革新,这部条例以制度之绳拧紧作风建设的螺丝,为新时代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制度革新:拧紧过紧日子的 "总开关"

新修订的《条例》直面时代新问题,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例如,针对 "形象工程" 顽疾,明确严禁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将政绩观错位造成的浪费纳入追责范畴;在公务接待方面,新增 "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香烟和酒"" 不得跨地区迎送 " 等硬规定;在资源节约领域,首次将粮食节约行动纳入条例,要求机关食堂建立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机制。这些修订既回应了群众关切,更体现了以制度革新推动作风建设的决心。

地方实践中,四川资阳创新推行 "扫码用餐" 改革,通过统一用餐点、规范支付流程,使区县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 32%,彻底根治了 "吃公函"" 重复报销 " 等顽疾。江苏常州则以新能源公务车推广为抓手,2024 年党政机关新增车辆中新能源占比达 93%,车辆运行成本同比下降 15%,用绿色出行诠释了节约型机关建设的生动实践。

二、实践成效:让节约成为机关新常态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自条例实施以来,全国党政机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节约答卷":2023 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 "十一五" 末下降 25%,人均综合能耗下降 29.1%,人均用水量下降 32.8%;中央本级 "三公" 经费支出预算较 2019 年下降 20%,地方各级财政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资金超千亿元,全部用于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

在湖北枝江,通过推行 "小份菜"" 拼盘化 "公务接待模式,2024 年上半年接待费用同比减少 28%,机关食堂厨余垃圾量逐年降低," 光盘行动 "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新疆和田地区建立财政存量资金统筹机制,2023 年压减一般性支出 5%、" 三公 "经费 3%,将节约资金用于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真正实现了" 紧日子 "与" 好日子 " 的辩证统一。

三、全民共治:构建节约型社会新生态

厉行节约绝非党政机关的 "独角戏"。条例明确要求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这需要党政机关带头示范,更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北京昌平区通过 "百姓 + 文艺 + 宣讲" 模式开展社区宣传,将节约理念融入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现场签订 "光盘行动" 承诺书,让节约意识深入人心。江西瑞昌市医保局联合社区发起 "反对食品浪费" 倡议,通过展板展示粮食生产全流程,引导市民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 "人人参与、家家践行" 的良好风尚。

在制度设计层面,全国 150 万家公共机构已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制度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陕西等地探索建立 "公物仓",通过资产调剂复用节约采购资金,2024 年省级机关政府采购支出压缩 3% 以上。这些创新举措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更向社会传递出 "节约即政绩" 的价值导向。

四、未来展望:让节约成为时代新风尚

站在新起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久久为功。一方面,要强化监督问责,通过 "资政餐" 平台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公务活动全流程监管,对违规行为 "零容忍";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创新,如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公务用车 "以租代购" 等市场化机制,持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将节约理念融入文化基因,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实践、媒体宣传等多维度发力,让 "光盘行动"" 绿色出行 " 等成为全民生活方式。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从革命年代的 "红米饭南瓜汤" 到新时代的 "光盘行动",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以修订后的《条例》为指引,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要求,以党政机关的率先垂范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风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磅礴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