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成长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
“老师,怎么办呢?我家小孩到现在还不会拼拼音,每天放学回来我都会教他拼,可是怎么都教不会?你说他怎么那么笨?我都想放弃他了……”。
听到“放弃”二字时,我心头为之一震,上小学才几个星期呀?就说要放弃了。
我们教育孩子不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吗?在和孩子同行的路上,不要那么着急,脚步放缓,慢慢的去发现孩子的进步。
记得大宝读一年级学拼音时,自己也是那样的焦虑,一开始接触拼音声调时,二声,三声,四声,一片混乱,刚刚教了,又是涛声依旧,当时真是恨铁不成钢,快要速效救心丸来续命了,她自己也急得直跺脚,再加上看到他的小伙伴读的超级溜,眼泪哗啦哗啦的流下来,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又心疼起来了,心里默念:亲生的,亲生的。接下来又耐着性子连哄带骗的,让她继续练读,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两三天之后也能熟练的拼读了,于是趁热打铁,使劲表扬,从此再学拼音的道路上有她亲爱的刘老师引领着,老母亲没再操心过了。
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慢慢来。
我不禁又想起了我家小宝,他上幼儿园小班的一年里,没有几次是主动上学的,经常都要缠着我,我不得不要上班了,他也必须抱着我的大腿送到楼下,然后很不情愿的或者撕心裂肺的追逐着我的车小跑向前。
有时我送他去幼儿园,他也眼泪汪汪的目送着我离开,有一次,因为前一天请假了,第二天我送他去,到了幼儿园更是抱着我的大腿,死活不松手,搞得我和阿姨上演了一场抢人大戏......
看到他的分离焦虑症这样严重,我也很是着急,又是网上查资料,又是问专家的。知道了这属于正常的范畴,有些孩子的分离焦虑就是更重的。经过指点,我带着他一起读《魔法亲亲》的绘本,也学着书中的样子,他上学时,在他手掌心轻轻地吻一下,告诉他,在幼儿园想妈妈时,就拿出手贴在自己的脸上,那样的话就是妈妈在亲你。他半信半疑地去上学了,下午当我回到家一进门时,他就激动地跑过来跟我说:“妈妈,睡午觉时,我很想你啦,我就把手贴在脸上,感觉你在带着我睡觉……”从他那兴奋的语气中,我感觉到他已经勇敢地踏出一步啦,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让我们耐心等待孩子从一颗种子经过岁月的洗礼,吸收日月之精华,渐渐地从萌芽生根到枝繁叶茂,从懵懵懂懂到知书达理。
等待,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