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孤独死”的最大病魔,那些人跟人没有联系,跟社会没有联系,自生自灭。如何应对这个病魔?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
养老制度的改革,社会福利的完善,都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发生的事情。但是,独居者可以做一些准备和预防,让一个人的日子更幸福,也为将来的老年生活筹划。
我不想催婚,也无意推崇独身主义。不管结婚与否,我们终究会落得一人。老伴可能早逝,儿女终须离巢。
首先,请一定要用心照顾好自己。这一副皮囊,必须好好保护。到了年纪大了,身体状况是决定生活质量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所以,不要暴饮暴食,不要不吃早餐,不要乱吃宵夜,不要几餐连续吃方便面。生活要有规律,不要随便熬夜,要锻炼。身体不舒服时,不可轻视,该看医生就去看医生,不要拖。一句话,不要因为没有人管,就任性胡来。一切任性都可能有代价。
其次,要卖力工作,多赚钱,好好积蓄,用心理财,做好养老规划。比“孤独终老”更可怕的是,孤独地“穷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努力工作赚钱,才能一直照顾好自己。
再然后,不要为工作卖命,不要因为工作忽视了人情往来。独居,不等于离群索居。一个人的幸福感,跟他社会关系的好坏有着最直接的联系。社交是一种习惯和能力,一旦丧失,就不容易重拾。好朋友多多益善,至少有一两个知心的人,平安日子里互相娱乐,有病有痛时互相照顾。还有,要跟亲人保持联系。“爷娘短,姐妹长”,好好维护亲情,大家可以互为一辈子的依靠。
最后,抱团养老,值得考虑。说到老伴,好朋友,也许比婚姻伴侣或者子女更可靠。想想看,志趣相投的老年人,甚至原来就是朋友的一群人,住在一起,互相守望,一起找乐子,可以把“夕阳红”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来这世上一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命历程。不管是独居还是有伴,希望每个人,活着的时候生活有质量,离开的时候生命有尊严。
知乎上有人问,“如果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人独自在家中去世了,平均多久会被发现?”有一个回答,答非所问,又正确无比:“关上电脑,立马翻通讯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