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女孩在表姐的陪伴下来到这里,看得出她们的关系很融洽,如果不是介绍,也可以是一个妈妈和她的两个孩子,或者姐姐弟弟三人组。
女孩13岁,初一,我暂且把她的名字化名为初夏吧,表姐说她都快结婚时初夏才出生,对她很是疼爱,关系很好,表姐家的弟弟明明(化名)比她小两三岁,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因此三个人的关系看起来很是融洽,亦亲亦友。
初夏被诊断精神分裂,由于初次见面,在和孩子的交谈中,孩子说自己感到孤独,抽搐的嘴唇,泪水瞬间而下,无奈又无助。
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内心心理感受不到外界爱的情感的连接。
初夏长期的孤独感,无疑和家人是分不开的,初夏哭诉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后来表示妈妈是爱自己的,但爸爸的是不爱,并一再强调爸爸是不爱她的。
随着交谈提到现在你觉得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吗?“恐惧”,伴随而出的是再次的泪流满面,惊慌惊恐的表情,看着我在给我表达,初夏表达出来的不是“害怕”,不是有些害怕,而是恐惧,由于对症状的了解,我能感受到初夏此刻的心理感受,我静静的扶了一下她的肩膀,表姐在一旁说,她现在好像动不动都哭了,前天家里面锁砸了,我就说一句你钥匙忘俺家了,她就哭了,好像怎么了一样。
对于初夏去医院看医生并接受治疗这件事,初夏的爸爸妈妈是知情的,现在妈妈说没事了,而爸爸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是认为初夏完全是在装孬。
而这个家庭中的孩子初夏则是处在长期的幻听,无法言语的恐惧感和深深的孤独感中……
家庭则是处在长期被爸爸打的生活状态中,想逃离又不能,那句坚定而又镇定“我想让他们离婚”,似乎喊出了孩子的心声,家庭关系中,夫妻二人长期争吵不断,而孩子就生活在其中。
每一个问题的表象都有它背后的原因,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背后,通常也都有一个出现问题的家庭。
.02.
孩子“有病”。同样一个13岁的男孩,手机成瘾,在多次不听劝告,手机被其爷爷摔碎后,竞以采取极端行为来对抗。
男孩表述:“没有手机心里不舒服的慌,爷爷都说我有病,我也想过来看一下我到底有没有病……”。最后男孩满怀信心表达,我除了,现在有时手机玩的有点时间长了以外,其它没有什么问题。
原来,前段因为疫情原因,孩子和手机呆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些,在一次母亲表示要体罚的教育中,男孩夺门而出离开了和爸爸妈妈生活的家,爷爷外出找到后其怎么都不愿再回去,爷爷只好带回了自己生活的家。叛逆、不听话、离了受机就不行成了对这个男孩的评价。
而背后则是,孩子从小有爷爷带大,在这次没办法的办法中,重新又生活在一起,孩子不愿回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家,孩子出现那样危险举动后,孩子父亲的表态是你既然你带走了你就管吧,俺不管了这样的父子关系,多少个家庭误解……
古人有“子不教,父之过”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过错。今天往往孩子表现出一些问题时,都是孩子不好,不好好的造成的,一个不上学孩子的家长说,你好好的把俺孩子给治好了怎么怎么着,而让他抽空和孩子一起咨询治疗时,便跑的无影踪,孩子也再也没来。当问题指向家长时,家长却选择了逃避。
家庭治疗认为,个人的症状行为不仅仅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他所处在的整个家庭系统,尤其是当这个家庭系统出现功能障碍的时候,个人行为的问题,或者症状就会出现了。
孩子爱玩手机、不上学等等个人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是父母爱的缺失、链接及种种家庭问题。孩子所谓的问题,表象、症状,根源是家庭,孩子的表现出来“问题”是家庭系统的一个提醒、显现。当父母觉察、认识并和孩子一起面对,当家庭问题不再是问题,孩子自然不再是问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