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本(2)

之前我们说过,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今天我们讲几个比较常见的有关成本的名词,分别是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沉没成本

01

机会成本

什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机会成本是最接近成本的本身定义的,即指为了干另一件事不得不放弃之前干的那件事所获得的收入,即机会成本。

只不过机会成本多指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偏于描述一种经济活动的商业性的成本概念。

02

边际成本

什么是边际成本?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即每单位新产出的额外增量(成本)

边际成本的概念从字面的释义上理解来了稍有困难,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一个厨师,他做的黄焖鸡特别好吃,在自己开的店里一直广受好评,经常座无虚席。

所以每来一位客人点一份黄焖鸡,他便再做一份...

这时我们讲他每新做一次黄焖鸡的边际成本是比较大的,因为原材料成本一直没变,还是得手把手地做一次。

过了几年,这位厨师做年终复盘的时候,心想:有什么办法即使我不动手也能赚钱,因为年纪越来越大,手底下的速度越来越慢了。

最终厨师通过“这个办法”坐稳了行业的老大,他也不用每次都给客人做黄焖鸡了。

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很简单,他就是把自己的手艺写成了一份秘方,开了加盟店,只要加盟就能用他的品牌、他的秘方。

本身黄焖鸡的手艺就不错,加上市场宣传的效用,所以,天南海北的人都可以吃到这种好吃的黄焖鸡。

因为加盟店用的秘方是自己的,他们要想赚钱就得买秘方,而厨师,每卖出一份黄焖鸡,他就能赚一份钱,每新开一家加盟店,再赚一笔钱...

在此我们说,每做一份新的黄焖鸡的边际成本是0。

其实很多企业的目标或愿景都是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做成边际成本为0的产品,一份秘方或一种技术就可一劳永逸,躺着数钱。

还有可以解释边际成本概念的例子。

像传统行业,比如像造车的实体行业就是边际成本非常大的,基本和原成本持平,因为他只有造了一辆车才能赚一辆车的钱,不造车,当然也就没钱了。

而互联网企业,大多数都是边际成本为0的企业。

比如开发一款夸人美的软件,你要想让这款软件夸你美,你就得付钱,而且,你来一个,来十个,来百个人让这款软件夸你美都可以,而我每新夸一个人,我再次付出的成本是0,因为,我的夸美文案早已写好了,对你适用,对他、她、它当然也适用了。

03

沉没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即已经失掉的代价,无法通过后续的操作挽回的之前损失。

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举个例子:新上了一部电影,听人说很好看,你决定买张票去试试。

到了电影院看了半小时后,发现电影贼难看,完全不是你喜欢的类型。

现在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做下继续忍着看完,另一个是起身就走去干另一件事。

对于你来说,买这张电影票的钱就是你的沉没成本,因为这张票已经退不了了,而且对你之后的行为没有决策性的参考作用。

已经买了,那现在该怎么办呢?本着损失降到最低,成本最小的愿景下,你离开了电影院,重新进入了一家图书馆,买了一本书。

又有人说,买本书肯定比坐着看电影花钱啊,这同期成本不就大了么?

所以这么想就坏了。

有些人又把之后决策的行为和沉没成本挂钩了,沉没成本,是已经失去的代价,是没有办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你的之后行为就要和沉没成本完全在意念上斩掉!

你买了本书,对,你花了钱,但是你学到了知识;或者,你运气好,还邂逅了一位美丽的书友,这对于你来说,比赖在电影院磨着痛苦地看电影的效益不更大吗?

所以,我们正常的思维应该是本着成本最小的原则去争得最大的效益,而不是不舍掉已经拿不回的损失什么也不去干

所以沉没成本这个成本是个伪成本,我们千万不要理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