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了,想看看长城秋色。早起登长城,为防止堵车,以节约时间,我们起个大早。儿子抱上车接着睡觉,我一路狂奔。来到长城脚下,才六点四十分。
秋日登长城,秋色迷人,苍茫而辽阔!思绪万千。
一、不到长城非好汉
步行到登城入口的路上,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碑墙。这是毛泽东的名句。老婆立即指着墙上的诗句,念给儿子听,鼓励儿子道:毛主席说了,不登上长城,算不得好汉!今天咱们也要自己登上去!
毛泽东1935年写《清平乐.六盘山》,有“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经典句子。但这里的长城应当不是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应为宁夏段长城(六盘山附近)。以长城借喻本次长征的终点,也借喻革命根据地,不到终点不算好汉!然后又补充一句,扳指头一算,也就两万里。老婆解释主席诗词虽然意义不准确,但大意是高度一致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是鼓励,激励,是举重若轻,征服困难的豪情抒发!
二、万里长城今犹在
游览长城,不可不知道长城的来历。长城英文表达是The Great Wall,直译是伟大的城墙。我们看到的典型形象也是城墙,但长城本质不是城墙!它本质上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以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楼相结合的防御体系。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长城总长超过2.1万千米,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各修城墙互相防守,但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所以今天长城第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秦始皇。与之相关的人物是蒙恬,率30万大军修筑长城。
但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基本是明长城。与之相关的人物就是朱元璋,大将徐达。明嘉靖万历年间的戚继光谭纶。这些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虽然“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但秦始皇、蒙恬、朱元璋、徐达、戚继光、谭纶等人的功绩还是永远刻在历史上!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但如果说是残酷剥削和压迫,就过头了。当时当地,长城是重要国防工程,虽然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但反映了当时国民的整体利益。
如今,长城已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标志着长城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三、万里长城永不倒
长城已经丧失了最初始的军事功能,但它并不是断垣残壁一无是处了!它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看得见的是旅游。全国有80多处长城景点,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看不见的是文化功能。长城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已经融入到中华儿女的血液!抗战中,有“誓与长城共存亡”的誓言。国歌中,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号召!部队里,有“筑起钢铁长城”的决心和行动!
万里长城永不倒!我们伟大祖国也将生生不息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