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车声,闻着百合的香,提笔絮叨。没有鞭炮烟火,没有搓牌杠碰,每及此时,总是嚷嚷着少了年味。而今,也不再附和着埋怨这淡如水的节日,只因记忆中的年早也模糊,没了那资格吐槽。由早到晚,宅家帮衬着洗刷,唠嗑,发呆,看书,坚持着在KEEP的虐腹。同事说,不赶春运的我们,只是多了几天假而已。有些安静。
屋里响着的只有春晚的掌声和微信的叮咚,低头刷着微信,或许是五毛的红包雨,抢着的,复制黏贴“谢谢老板”,没抢着的,不依不饶“再来一个”,或许是群发的祝福,多是客户和甚少往来之人,索性也就不用回了。凭电视里观众的欢呼声,偶尔抬头欣赏,弹幕这功能让群众们多了参与感。有些热闹。
是什么让我们撑到了大年三十的11点59分?仪式感吧。总觉着1月1日的仪式感不够强烈,不够正式,说白了也就是骗着自己时间还没过去呢。中国发明农历新年,不管由来如何,到了这里,变成必须斩断过去,展望明天的神圣节点。没借口了,你得鼓起勇气面对。自信爆棚,定个明早7点起床,8点前吃饭的理想吧。有些美好。
年纪大了,得有个仪式感。必须每年1月1日前买到Moleskine的本子,对比着年年今日过了怎样的生活;撑到11点59分前,必须把九宫格的人生规划填满,筹划着新一年该过怎样的生活;必须每年奔赴一个雪场闭关多日,从早八点第一道雪,直到夜滑,感受疾驰在风雪中,从高峰到低谷不断摔倒爬起的孤独。而后,觉着一年便有了深意。有些实际。
友人说,你写些文吧。离新年还剩1小时10分钟的时刻里,敲完了第一篇,九宫格里的其中一个规划。也许2017年会更加精彩。末了,愿每个生命如醉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