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骆长珊今天是2018年1月19日,今天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五十八篇。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蕴含着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该书运用了大量的概念隐喻,这些概念隐喻直接影响着现代汉语的表达,如“肝胆相照”、“魂不守舍”、“忠肝义胆”、“中国魂”等。官称隐喻简单地说就是把专制社会的官位称呼语义迁移给了十二脏腑,在中医界和语言学界都有所提及。
内省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为弥补内省法主观性过多的不足,本文采用考据法加以补充。考据法是实证研究方法之一,既是追根溯源、辩清渊源关系的手段,又是一种支撑论据的手段;内省思辨需要有现实依据和专业知识基础,才能鉴别真伪对错。内省思辨不一定需要考据,但考据的过程一定伴随着内省思辨。
官称隐喻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能够把社会存在的官称语义迁移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理解上去,反映了古人高度的认知能力。我将以《素问·灵兰秘典论》为例逐一考察十二脏腑官称隐。
例1: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此职设立最早。在中央集权制的社会里,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因此心是君主。《素问·娄论》指出:“心主身之血脉”、《灵枢· 九针》认为“心藏神”、《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神明论——中医学认为“神”的一切活动都由心来主宰。
例2: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在相傅或傅相中,相、傅同义,古时称协助国君或诸侯王的官为相傅、丞相、宰相、相国,该官称为百官之长。
明·张景岳说:“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故称相辅之官。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故曰治节出焉。”由于肺和心同居胸中,其地位和功能相当于宰相辅佐君主。“治节”强调了肺的主呼吸功能和肺朝百脉,即通调气血,内溉脏腑,外营皮毛功能。由于肺的管理才使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得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例3: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
将军是武官名,将军最重要的特点是统筹兼顾,运筹帷幄,起到统帅的作用。肝不仅有脾气而且还有魄力,肝内能调和脏腑气血,外能抵御诸邪,攘外安内。《素问吴注·卷三》曰:“肝气急而志怒,故为将军之官”。“谋虑”是说肝有主思想活动的功能,将军的本质是在于“谋略”。“将军”和“谋略”是指肝的特性和肝的功能活动。
我们先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