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成长期有没有一个抱持性客体。
什么是抱持性客体?
心理上无条件接纳允许,稳稳接住你的各种情绪。
与抱持性客体相对应的是?
苛责性客体。
成长期中的孩子,最主要的客体不就是父母吗?
是。父母的客体类型会内化为孩子的心理结构,且这种原始的心理结构还很难改变。
父母长期抱持过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表现?
安全感满满。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在人群中,都很自在。他们眼中的世界充满资源,充满抱持自己的能量。
反之呢?
父母长期苛责过的孩子,孤独感满满。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在人群中,都很恐惧。他们眼中的世界充满威胁,充满苛责自己的眼睛。
所以,在你看来,孤独是没办法享受的?
如果较真起字词的话,我认为是。可以享受的是一个人的状态。但孤独只能超越为诗,或经过治愈,正常化为一个人的状态。但无从享受。
作为父母,如果早年苛责的多了,怎么办?
好好利用青春期,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新客体,并允许孩子在其中紊乱,碰壁,父母退出苛责控制角色,转而抱持这种紊乱,碰壁,甚至退行。
青春期是最好的修复期。
作为自己,已然是个没有安全感,陷入孤独感的人,怎么办?
首先明白,这不是自己的错。
其次,循序渐进,为自己争取更多样的客体关系。
最安全的客体是书,可以从多看书做起。
一辈子都修通不了这个创伤怎么办?
不用怎么办。如同许多残疾人也可以正常生活,请允许心理残缺的长期存在。
允许,是自我抱持的开始,也是一切可能性的开始。
务必随时随地允许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