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螃蟹没有被推崇为美味端上桌之前,他们的情况不大好。
首先是名声不大好,据说法海逃进了蟹壳里,然后螃蟹就开始横行了,传说里倒是没有讲清楚是法海的灵魂注入了螃蟹还是他的DNA注入了螃蟹,前面一种比较好解释,后面一种颇难解释。
除了名声不大好,还有就是他们不能吃,没有观赏价值,不被待见。鲁迅曾经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伟大的,而在伟大之前,螃蟹像流寇,小时候抓鱼,螃蟹都是碍手的东西,又多又小,还不好拿捏,所以多半直接扒拉开,而他们自然也得以逃生。
而文人,好这一口的不多,北方的大约没机会见识,最早的就落在了绍兴出来的徐渭的画里了,台北故宫博物院里面藏的《黄甲图》里面画了几笔枯荷,一只灰度的蟹,几行题诗,看着了了几笔,三五分钟里面却有大学问。自古有有法度的易学,无法度的看悟性大约是指所谓的大写意和草书。蟹的画法不知道,反正和号称青藤门下走狗的齐白石三笔画蟹壳等等之类的看着完全风格不同。齐白石画虾蟹,画的活,小猪开始学国画的时候,最开始画的是金鱼,再后面就是虾,后面就是螃蟹秋菊图了,基本上也是齐白石的画法,三笔画蟹壳,然后上下两条线,再画三段八条腿,最后画大鳌,末了浓墨点睛。和水彩画的螃蟹很像相比,宣纸上的墨蟹有一种难得的味道,只是画来画去,画出来的好像还是死蟹,看不见活力,只好自嘲还没活到齐白石那么大,火候不够,以至于某一次在荣宝斋的网店里看到一支齐白石当家画笔颇为犹豫了一下,最后想想格物毕竟无底线,画不好还是时间不够,加上机械制图,PCB画图之类的线条束缚,想洒脱不易就算了。
文人的书里,比较有意思的自然首推红楼梦里的螃蟹宴了,那种吃法,现在也是难寻的,先要有个大园子,还要有一院菊花,更需有一荷塘,三两水榭,湖心亭需要九曲桥相连,更需一般会作诗的人马,还要有一个宝玉,一个黛玉和一个宝钗,还要不在玩朋友圈。现代人提到螃蟹的美味总是拿出一幅解放前上海人以螃蟹充饥的图来做反衬,其实如果他们读过红楼,大约还是会想老早这吃螃蟹就不是充饥的事情了。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这些诗含义太深,放在新社会不大适合,不如马亲王的螃蟹来的香艳。
严冬最喜绳缚娘,一身萌红卧蒸房。
才掀裙盖品膏腴,再探腹底试温凉。
软玉高耸慢摩戏,香汁满盈轻吮尝。
玉腿交叠次第敞,敢笑坡仙不流氓。
而自然,可以吃一大堆螃蟹的不喜欢那样的描述,这不如直接上一张图来的直接和畅快,不如直接说真好吃来的独白。也许不喜欢螃蟹的人真不多了。
原本有一面湖水
映照了那秋日的残阳
原本有一窝的终生
徘徊在
自由的边缘
只是可惜了
那虔诚的惊叹
零落在花红的壳
散落在四处的脚
素青的坚壳
挥舞的大螯
终究挡不住
草绳的捆绑
火热的蒸笼
而那挣扎
只不过是
挣扎
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