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说了几种风格的街头摄影,当然这并不是街头摄影的全部,正如之前所说,街头摄影是一种完全没有约束的摄影类型,只要你愿意,可以用任何形式来拍摄你心中的街头摄影作品。
但是街头摄影却又有着严格的要求,说是要求,其实也很简单,我在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照片的「意义」》中用一个公式概括过:
社会(场景)美学 + 非控制场景 = 街头摄影
组成街头摄影的两个元素,一个是社会场景,即在公开场景环境下,包括街头、公共建筑中等一切人类生活中的场景,而非家庭这种私密场景,另外一个就是非控制场景,也就是说街头摄影在要排除掉一切人为因素,必须得是最真实情绪的流露,当然,之前所说的 Bruce Gilden 的介入,其实也是属于真实情绪的流露,因为在他介入之前,并不知道被介入者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甚至有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他的拍摄就已经完成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街头摄影中,故事是最主要的,一切都要以情绪为主体。这两个因素的叠加,才组成了一幅街头摄影作品。
今天就来说说街头摄影的另外几种风格。
有一种街头摄影师的作品不能从单独来看,从一张照片来看,可能会觉得平平无奇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但是如果将他生涯中的大量作品统一汇总以后,你会发现,他们所拍下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或者用对比的方式,或者用反衬的方式,来重复人们的行为和表达。
这可能是街头摄影中最难的一种,看起来画面平平无奇,但是深入分析你就会发现,这种交互并不是一朝一夕创立的,他需要摄影师的坚持以及对于形式的理解,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大量的拍摄。
Garry Winogrand 就是这样一位街头摄影师,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行走在街头,记录这座城市的真实生活,寻找那些具有戏剧性的场景,富有张力的矛盾对比以及故事性的画面,在他去世的时候,他还留下了 2500 卷尚未冲洗,以及 6500 卷已经冲出来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扩印出样片,还有 3000 卷已经扩印出样片,却还没有来得及看的照片。
有些摄影师习惯于对人物的表达,他们将重点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身上,他们喜欢在街头和人沟通交流,然后拍下他们的样子。
不同于工作室的肖像,街头肖像的特点是在不受控制的环境之中拍摄,一切都只是自然的被记录。
街头肖像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人,更是环境,通过人来表现他们的文化以及居住的地方。
就像是 Steve McCurry 镜头下的人。
抽象的街头摄影也不能被忽略,它可能无法向我们展示任何严格意义上的内容,地点或者时间,但是却为我们提供了对于画面的印象和感受。
就像摄影师 Saul Leiter 的作品,他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反光、反射、模糊、阴影、颜色,用各种手段,来创作自己超越现实主义的界限。玻璃是最常用的道具,通过玻璃可以很容易的来创建反射和扭曲等抽象元素,也让光线更加复杂多变。
想要拍出这些照片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它们主要取决于主题和构图的完美平衡。但是这些照片同时也是最难以被人理解的,因为这种抽象本身就不适合所有的人。
最后一个压轴的 Henri-Cartier Bresson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他的作品风格,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街头摄影大师,他的作品似乎可以拥有街头摄影的一切特质,当然这也与他数十年拍摄所累积的作品量有关。
而他的决定性瞬间,也成了街头摄影师的圣经,但是对于决定性瞬间,很多人认为是瞬间发生的那一刻突然记录下来,其实并不是这样,这样的突发瞬间可能看的再多也记录不了几个。所谓决定性瞬间,是在决定性场景中,等待瞬间的到来,对于布列松最经典的从水上跳过的人还有骑自行车的人,都是等待的结果。
作为街头摄影师,一定要学会等待。
无论是介入还是不介入,无论是原始的还是艺术的,他都有涉及,而且他的大多数作品往往有精准的构图,所谓构图,并不是事后划线,更不是后人妄评,构图是真实存在的,是摄影师的习惯性的取景方式,用一种引导模式,来让故事更加轻易的能够被观看者所接受。而这些,并不是事前的思量,而是惯性使然,拍下了这么多照片,他知道眼前的画面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才能最好,这才是真正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