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一游
今天下午去了安徽省省博物馆新馆。说来惭愧,来合肥这么久,都没去看过一个省的大博物馆。甚至今天来此之前,我从未觉得博物馆有什么地方值得看,这次去仅仅是为了和妻子在晚饭前有一个消遣娱乐的地方。
博物馆展出新石器时代到近代安徽的文物,介绍两百万年前到近代的历史与文化。从史前人类到近代历史名人,从古老石器到近代徽派建筑精美的雕梁画栋,从古代聚落场景的高度还原到美丽徽州的高科技影像展示。应有尽有。
在进馆之前,我竟以为安徽本土的文物不算多,名人也不够出名,博物馆展出仅仅会用玻璃罩住展品配上文字说明——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原来,安徽繁昌的“人字洞”是已发现亚洲地区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从古至今的文物亦是记不光看不完。我无数的偏见,在参观中被狠狠击碎。史前人类就已经会用鱼钩了;曹操(生于亳州),包拯(生于合肥),朱元璋(生于凤阳)都是安徽人,陈胜吴广是在安徽宿州揭竿而起;博物馆除了在玻璃内展示展品,也已经用上高科技对历史场景进行高度还原了。我带着不知何时、如何产生的偏见,生活了这么多年?!我,竟是如此的无知,如此的渺小!我带着轻视和偏见进馆,带着敬畏和震撼出来。我甚至不敢拍照,渺小如我,又如何置身这几百万年的历史与文化?
可笑的我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确可以通过云端搜索获取,甚至不用主动寻找,每天就会由各种APP推送到眼前。我却沾沾自喜地把一条条搜索结果当做自己的知识;轻蔑的删除推送消息,且在内心偷偷摆出一副“朕已阅,速速退下”的姿态。
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任自己沉沦于万千霓虹中,盯着电脑与手机上的方寸世界,停止了思考。忘了即使亲眼所见都未必真实,忘了不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忘了学海无涯。却不忘躲在屏幕后,在朋友圈更新状态,在公众号评论他人文章。
我带着无知来到这个世界,活到年近而立,竟用所学知识筑起了外强中干、名为偏见的墙,固步自封地取笑着他人。若我回到石器时代,能做出最简单的石刃吗?如果我生于战争年代,有勇气上阵杀敌么?再假设,我是我故去爷爷或者外公,能否作为一家之主撑起六口人的生计?答案于我,是绝对否定的。我甚至连这样假设的资格都不具备。我羞愧,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无知。有那么一瞬间,我感到自己回到了婴儿时代,对这个世界感到陌生,眼前尽是未知,情感只能用哭来表达,眼中顿时盈满泪水。
扪心自问,我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员工,作为一个人,尽力了么?不,你没有!可我昨天还带着偏见看待了我的一个客户,真是可笑至极啊。
我竟活得如此卑劣。
拥抱黑暗,面向光明
荣格心里学派认为,人人都有阴影,而阴影会通过投射效应,投射到他人身上。投射的发起方会批评、指责甚至抨击他人以划清自己和对方的界限,来掩盖的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卑劣。“为了避免片面化发展,个体必须学会与阴影共存,而非带来一系列灾难。对阴影的认识能使人变得谦卑,并对人性的深度心存恐惧”。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道,“人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病态的,一个是健康的;一个走向生存一个走向死亡。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都拥有向往神性的本能,都有达到完美境界的欲望,同时也都有懒惰的原罪。”
现在我认识到了内心深处的阴影,健康的自我会时刻提防病态的那个。我正拥抱卑劣的自己,也开始克服懒惰,我将去看去想更去行动。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迁怒,不贰过。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