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起这个题目也是源于被生涯唤醒的状态。作为一名快退休的学科老教师,原本没有了任何想法,就按部就班等着退休了,可是生涯让我看到了人生还可以有各种可能性,不因年龄而停止生涯的脚步。舒伯作为生涯的奠基人,在他72岁依然将自己定位成人生发展阶段,还要持续探索。而我才刚人至中年,在生涯领域,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作为一名学科老师我的生涯发展之路,梳理自己接触生涯教育的过程,恰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做学问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师的成长需要经过这三个境界,我对生涯的学习也走过这三个境界。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从大处说,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兴衰;从小处说,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千万个家庭的幸福。所以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生动活泼成长的儿童与青少年。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是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要认识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教师要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师有了这样的认识、这样的信念,才能不断成长。
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是同步发展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自己也就成长起来。到时候,看到你教的学生一个个成才,你就会成就感油然而生,感到无比的幸福。正如于漪所说的:“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实现的。”所以我常说,教师是最幸福的职业。
这三个境界是教师成长的路径。归纳起来无非三个词:理想信念、实践反思、学习提高。我要补充说明的是,学习要成为教师成长的必修课。教师要天天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别的教师学习,更要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不仅学自己所教的专业书籍,虽然不可能博览群书,也需要读点有别于自己专业的书,理科教师不妨读点文艺的书,文科教师也可以读点科普作品,以提高自己的学识和素养。向别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比照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向学生学习,当今是信息时代,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更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知道的东西可能比教师还要多。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学习,把教学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有真正的收获,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