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小编选出最讨厌的一句话,那上榜的一定是“你为什么总跟别人不一样”这句。但今天故事的主角不是小编,而是我的爷爷。
每当我因为别人的议论而厌烦时,爷爷都会耐心安慰我,并给我讲他自己的故事。
在爷爷童年身处的那个年代,要求男孩拥有理性、刚毅、坚强……等阳刚属性。而爷爷相反,他自幼学画,热爱艺术,性格温柔体贴,非常感性,还有些脆弱。所以不难想象,这样的他在同龄人中深受排挤,他们总说他:“你为什么总跟别人不一样?”
少年时期,由于青春期的缘故,爷爷变得更加多愁善感,孤独的他渴望与人交流,但却苦于别人的排挤,于是迷恋上了唱歌和跳舞,他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看到自己也有闪光点。他极具艺术天赋,歌声和舞姿都非常优美,令人过目难忘。
然而适得其反,在那个极为保守的年代,人们观念中认为唱歌跳舞是戏子取悦观众的手段,所以对爷爷更加指指点点。年少敏感的爷爷深受打击,一下子封闭了内心,每日把自己关在画室里,闷头作画。
青年时代,爷爷忧郁的气质、丰富的才华外加酷似陈坤的外形,让很多姑娘对他迷恋不已,甚至不顾旧时女人的矜持,展开追求攻势。这一现象,严重引发了同龄男青年们的嫉妒,他们为了破坏爷爷的人气,散播他是同性恋的谣言。
而这次,长大成人的爷爷没有再怕流言蜚语,他继续昂首挺胸做自己。他知道自己与那些人不同,这并不丢人,反而更显独特。不管外人怎么说,他依旧善良,依旧乐善好施,依旧对人充满爱心,依旧浪漫潇洒地活着……
爷爷的独立和自信,让年轻时的奶奶痴迷不已,她更不管那些流言蜚语,满心欢喜地嫁给了他——这个她此生唯一也是最爱的男人。
婚后,虽然社会在进步,但有些人的思想依然停滞不前,工作单位里人们对爷爷的指指点点从未停息。面对总抛过来的那句“你为什么总跟别人不一样”,爷爷的统一回复是“我就是我而已,不需要跟谁一样。”
后来,爸爸和叔叔相继出生了,他们兄弟俩的性格,完全遗传了爷爷的阴柔与感性,也从懂事起就面对“你为什么总和别人不一样”的质疑。他们心灵手巧、温柔体贴、感情丰富、心思细腻……跟那个时代全社会推崇的大男子主义相反。
爸爸十七岁时,不顾他人眼光,留起了男式长发,顿时全校都在指责他,甚至不让他进校门。而爷爷不仅没有责骂爸爸,甚至陪着他一起留长发,连上小学的叔叔也自愿加入其中,奶奶全力支持父子三人。
小编出生后,爷爷完全不像传统中高高在上的大家长那样苛刻严肃,而是像宠小公主一样宠着我,甚至任由我在他身上涂鸦,然后跟着我一起哈哈笑。
当时有很多人说爷爷:“你不能那么惯着孙女,她长大以后会无法无天的!你都活了五十多岁了,怎么做事还那么出格?”
每次听到这种话,还不等爷爷开口,小时候的我就撇嘴笑道:“我会对爷爷超好的!你就别瞎操心啦!”然后朝对方做个鬼脸吐吐舌头。
在爷爷的慈爱教育下,我非但没有变成小霸王,反而更懂得尊重别人的差异。
爷爷一生都被“你为什么总跟别人不一样”这句话缠绕,但他还是昂首挺胸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在他的葬礼上,社会各界的人都到了,甚至有很多我根本想不到的人物,原来他们都曾受到过爷爷的帮助,或者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
在悼词上,对爷爷一生的评价从“总跟别人不一样”变成了“与众不同的魅力”。但我相信,身在天国的爷爷,如果能俯视这场葬礼,才不会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他呢。
延参法师说过:彰显个性的风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水是不断向前流动的。流动即意味着变化,亦如时代转动的车轮。变化的时代赋予我们多彩的人生,多彩的时代也应塑造出我们鲜明的个性。人生于世,你有你的行为目标,我有我的生活准则。活在别人设计的圈里,那是生活的奴隶;走出自我,个性飞扬,这才是我们的本色。
其实从非常现实的角度来分析,所谓的社会主流性格,其实是同化人民以便管理的一种约束,把人束缚在同一块模板里,由里到外塑成相似的样子。
每个时代都有相应的主流性格,批量“生产”相似的人,最终获利者只有特定的一小部分人。而被灌输了同化理念的人们,也会自觉开始约束起身边的其他人,甚至去排挤他们——跟某些宗教烧死异教徒的道理一样,只是没那么极端。
在“做自己”这件事上,与其每天说空泛的道理说服自己勇敢,不如理智认清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被无谓的枷锁束缚了人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