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情感一个宣泄的窗口
由祥林嫂的喋喋不休说开去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作为《祝福》的主人公,以“喋喋不休地讲述阿毛事件”而为人们所熟知。由于第二个丈夫的死,特别是儿子阿毛的死,祥林嫂的心理处于极度的紊乱状态,正常的精神发展在屡次的灾祸中严重受阻,只有信赖倾诉——反复絮叨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宣泄她那被压抑且痛苦的情感。祥林嫂也是人,这种倾诉,更确切地说是宣泄,完全是心理求得安慰的需要。
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一反常态的絮叨、歇斯底里,及至许多失去理智的疯狂举动,不就是因为遭遇灾祸或不顺,对情绪的发泄吗?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并不多,因此也就需要情绪的宣泄。
有人认为,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未能满足的情绪,应该千方百计地压抑、克制,不能发泄出来。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能量,若不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释放,它自身丝毫不会减少,就好像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
还有,即使你在压抑、克制阶段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实际上它对你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机会真正发泄出去。
王先生是某公司的职员,有段时间经理总是批评他这不对、那不对。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被扣上“效率低”的帽子。不过,谁叫人家是领导呢?王先生有怒不敢言,在公司竭力压抑自己,并在心里自我慰藉说“能忍的人情商高”。
可是,每次下班回到家后,王先生总觉得心里堵得慌。于是,他就拿起笔练练字,想通过这种方式平静一下自己。谁料,等他写满一张纸才发现,纸上写的,除了经理的名字外,就是“龌龊”、“王八蛋”等一类不满和愤恨的话,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通过上面王先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情绪需要宣泄的时候,光靠自己的克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即使不经意间,它也会向外流露,方式不仅仅局限于祥林嫂的“说”,王先生的“写”也可以,就像人类的本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