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时间总是向我们呈现选择题。是选择孤独还是选择和群成为了很多人纠结的问题。
刚步入大学的我们,可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选择。面对各种各样的社团,不同的社交圈,也突然会觉得迷茫。紧迫感消失了,目标也没有了,集体意识涣散了,朋友圈扩大了,但知心朋友也少了。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会突然想起我们高中的挚友,想起那段大家一起上晚自习,一起打球,一起讨论未来的日子。是啊,我们慢慢变成了一个孤独患者。
其实,孤独在大学其实是一种常态。与其说是孤独,不如说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孤独能让你变得出众,而非合群。在别人把时间浪费在社交时,你可以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读一本书,一个人看一部电影,一个人复习一下今天所学的东西。当你回过头来时,你会感谢现在"不合群"的自己。
吕克•贝松的《碧海蓝天》中写到"每个人心底或许都有一片孤独而自由的大海,我们往往在深夜,独自潜入其中,有时又因为潜入的太深,而思念陆地上的灯火。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这两者间穿梭。”我们刚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上大学,朋友们也都去了不同的城市,远离了父母的唠叨,远离了老师的束缚,从一群人变成了一个人。
孤独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能缺席的朋友。
孤独可以让你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卸下你身上华丽的伪装,能让你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事,甚至可以让你心无旁骛的追求自己的梦想。说到孤独,首先想到的是作家周国平的一句话:“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也无需感到不安。”这其实是一种最舒适的状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背井离乡的孤独;“去来江口守空船,船绕月明江水寒。”这是琵琶女等待丈夫归来的孤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李白世无知音的孤独。”;“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则是杜甫思妻的孤独……
那些奄奄一息,被自己的重量压垮,被寂寞支配的人和那些可以掌控自己,支配孤独的人,终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前者可能会浑浑噩噩度过一生,一辈子碌碌无为。而后者则会始终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成为自己梦想中的成功者。
正如陈奕迅《孤独患者》中所唱的一样:“我内心挫折,活得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外向的孤独患者,有何不可。”希望你也能与孤独促膝长谈,成为一个孤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