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源于个体自身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博格《人格心理学》),即人格是对特定情境具有一套稳定的反映方式,看见小孩跌倒哭了你会扶他起来并安慰他,这是对有人跌倒就要及时提供帮助的稳定行为方式,而这反映出你的内部心理过程是富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而且这种特质是稳定的,也就是下次你看到孩子跌倒你还是会去提供帮助。通过你对生活事件的种种反映,最终反映出你的人格,而人格障碍是指偏离特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社会交往方面,影响到社会功能,产生适应不良。偏离特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识方式:就像中国人一向热情好客,但是人格障碍者表现出冷漠与自闭(偏离文化背景),大家认为自己对他热情,他就会报以热情(正常人的认识方式),但人格障碍者非但不领情,还心生怨恨(偏离一般认知方式)。
人格障碍常于童年及少年起病,某一些的人格因素过于增强(比如攻击性和冷漠)导致对社会适应不良,并且相当的持久与牢固,对自己及他人都有很大的损害性。
人格障碍的特征:
(1)没有神经系统病理学病变的情况下,出现人格的严重缺陷,表现出人格严重偏离正常或者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未患神经病,却表现的像个神经病)
(2)对环境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重复出现,患者总是固执地坚持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因此,很难做出适应行为。(与人交往时富有攻击性,并且固执地认为交不到朋友是他人的错)
(3)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自己行动,也不能从过去的错误教训和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自知力:对自身精神状态和身体感受、体验正常与否的检验能力)
(4)行为目的和动机不够明确,行为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稳定性,容易受情绪冲动,偶然动机或本能欲望的支配,而且自控力较差,比较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或作出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5)情绪发育不成熟,突出的表现是极不稳定,常变化,易冲动,易激惹,易于增强或变得低落,自我调控能力差。
(6)人际关系失调,难以与他人共处。
(7)人格障碍患者的人格偏离或者人格结构的内在不协调都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不易改变。
人格障碍的类型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PPD)
主要特征是猜疑和偏执,男性居多,心理分析认为其有强烈的仇恨和敌意外向投射,认为他人有迫害自己的意向,对朋友及亲人普遍的不信任,判断主观,固执的不听从建议,而且好胜心强,为人刻薄,强烈的好胜心使得对于比自己优秀的人怀有很强烈的嫉妒心理,一般这类人对自我评价较高,虽然偏执型人格障碍强烈的怀疑他人有迫害自己的意向,但还没达到妄想的地步(需要有一点像是要迫害他的信息),虽然这些障碍严重影响了这类人的人机关系,但通常能维持基本的社会功能。
治疗:偏执型人格特征的人有时会很危险,治疗师要对其进行控制,治疗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出现实是怎么样的,但要小心不能使病人受到羞辱(受到羞辱病人会以为治疗师会迫害他,因此进行防御)
2、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很难相信任何人,在个体心理治疗中,治疗师更多要表现出一种职业化的、而不是采取温暖的态度,在处理病人的有关问题时要坦率(否则病人又要强迫性怀疑)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 SPD
与社会隔绝,情感冷淡,几乎不对任何活动产生兴趣,性冷淡、极其孤单但非常享受孤单,喜欢把兴趣投放到一些不与人交往的领域。(数学,天文学)这类人很适合修仙啊。
治疗:治疗师首先鼓励患者发展对社会关系的兴趣,向他们指出社交关系的价值,教给他们各种情感反应,帮助他们去体会别人的情感。
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技术对患者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治疗师可以扮演一个朋友或者一个重要人物,帮助患者学习建立和保持社会关系所需的技术。
(三)分裂型人格障碍SPD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就是分裂型人格障碍,与分裂样的人格障碍最大的区别在于分裂样人格障碍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而分裂型人格障碍一般是当做精神病关起来的,是的,因为他太像精神分裂了,很多时候治疗师也不容易区分。
他们一般与社会隔绝(没有朋友),行为古怪(如三伏天裹着被子到处跑),多疑(怀疑他人迫害自己),思维奇幻无法理喻(如觉得自己是外星人,有天要开飞船飞走)并且伴有奇怪的话语(自言自语,或者总说自己会飞)
治疗:1、一般患有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同时还患有严重的抑郁,因此要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的方法。
2、由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有关,并且很多在这种障碍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问题非常相像,因此药物治疗的方法与对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方法很相似。
3、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治疗研究目前还较少,而且效果并不理想,不过一般的做法是教给他们社交技能,帮助他们与人交往,并减少他们对他人的不信任感。
(四)表演型人格障碍 HPD
又称注意型人格障碍,情绪极其不稳定,需要他人的注意,如果不是他人注意力的中心就会不舒服,并且以极端的情绪化特征来引起他人注意(大发雷霆、大笑之类),讲话风格夸张,伴有很夸张的手势语言,不时地流露要吸引别人的意向,这类人一般认为自己有着亲密的人际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治疗:大部分的措施应集中在其有问题的人际关系上,由于患者惯用大哭大闹、显示个人魅力、性吸引、来达到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并操控他人以自己为中心,但这样的手段会牺牲掉人际关系的长期利益,治疗的重点应该让患者意识到这一点,让患者学会以更加适合的方法处理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五)自恋型人格障碍NPD
自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自恋型人格障碍认为自己是世上最特殊的,需要很高贵的人才能与之交往,痴迷于成功、美丽、才华、理想或者爱(注意:自恋并不单单指迷恋自己的容貌,也可以是迷恋自己的成功、才华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最特殊,所以一般会利用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不尊重别人也使得他们在人交往时表现出行为举止十分的傲慢,这让自恋型人格障碍身边的人很难受,同时,自恋型的人活在自己的幻想里,他所痴迷的如成功、美丽、才华美好的爱情等并不能实际的得到,他们也活在不能适应世界的痛苦之中。
治疗:治疗的主要方面主要集中在于其被扭曲的自我,对他人评价的病态敏感和对他人缺少同情感方面。认知治疗的目的是用日常生活中实际可以获得的愉快体验(如叔叔阿姨给的表扬,爸爸妈妈对自己做家务的赞许),来代替那些不切实际的自我夸大观念。(觉得自己可以统一全世界之类)用放松训练等应付策略来帮助他们接受来自他人的批评。
自恋型人格障碍一般伴有抑郁的情绪,而且似乎更加容易处于严重状态(理想与现实差距大导致的抑郁),因此,对于中年的病人要从抑郁症开始入手。(到了中年发现自己所追求的梦想更加遥不可及)
(六)回避性人格障碍APD
是对社交的恐惧,总感觉自己没有能力,觉得自身缺乏吸引力,他人不会喜欢自己,病因可能是由于早期的与人交往中对他人的负型评价较为敏感,因此在随后的交往中,还没开始交流就认为他人不愿意接纳自己,除非一开始受到他人明显的欢迎,否则不会与人交往。患者长期脱离社会关系,对社交敏感,退缩,回避。(注意:这类患者有与人交往的意愿,但是由于自身的不自信而导致他们拒绝和所有人交往,而分裂样人格障碍对与人交往毫无兴趣)
治疗: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通常帮助病人揭示症状的根源,并修通在无意识中起作用的自我力量。(用催眠技术找出患症状的根源,同时发动自我的力量)
行为治疗学通常采取行为治疗训练”和暴露疗法,要求病人增加社会接触。
认知治疗家通过改变病人的信念和想法,增加他们对情感不适的承受能力,建立起更加积极的自我形象(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客服以与人交往他人就会拒绝自己的认知)
药物治疗,针对在回避中伴有抑郁和焦虑的病人,对治疗焦虑和抑郁有效。
团体治疗:团体本身对成员具有社会交往的要求,是一种对病人进行训练的有效形式,同时采取暴露疗法,角色扮演法和心理支持法,可以获得一些成效。
(七)依赖型人格障碍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会对另一方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亲密关系不单单只是恋人关系,好兄弟与闺蜜也是亲密关系,父母或者其他心理上亲近的亲人都是亲密关系),但依赖型人格障碍过于依赖他人,表现出事事需要照顾,对对方十分顺从,十分害怕分离,有分离焦虑,感觉一旦离开他自己就会活不下去。不仅如此,他们一般毫无主见,因为怕意见不合而失去对方因此从不表达意见。要求亲密关系的一方过分的照顾自己,当一段亲密关系结束,会急于建立另一段亲密关系,他们整日生活在被抛弃和无人关心的恐惧中。
依赖型人格障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可能独立生活,少了他人的照顾自己就会活不下去,为了留住他人,而对他人意见进行迎合,这种迎合最开始是很有效的,但过于依赖之后,被依赖的一方会有一种耗尽的感觉。
治疗:行为认知疗法中,治疗师帮助病人面对和改变自己适应不良的信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独自生活的),训练病人学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人本主义:主要为了解决病人在治疗中对治疗师产生的依赖问题。
团体治疗可以促进病人之间的交往,有利于行为的塑造和表达,帮助病人发展解决问题和表达个人意见的能力,建立自信心
(八)强迫型人格障碍
这类患者富有秩序性,坚持执拗,追求完美,行为固执僵硬,缺乏灵活性(比如必须是在上班前十五分钟到达办公室,早一秒晚一秒也不行,如果早到了就不进办公室,等到到了十五分才进门,晚了就引起焦虑)他们很关注细节、规则、日程和组织性,导致他们会错过一些活动的主要方面(对规则的强迫执行使得他们行为异常刻板,如不许在乘电梯时说话,有电话来了也会等下了电梯再接),有时这些强迫症会阻碍工作的完成,(如必须在把桌子整理整洁之后再工作,每天就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无意义的整理上,而延误了工作),这类患者极度讨厌和别人一起工作,因为他们会不按自己的做事情的方式行事。
但这一类患者也有可能成为天才或者十分杰出的人,如果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过分强迫,追求完美,那么因为他们内心的强烈追求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可以达到很高的成就,但无论如何,他们对自己和对他们的完美倾向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这类患者一般也会拥有家庭,但很难建立起亲密关系。
治疗:心理动力学或认知治疗方法:帮助病人对其真实的情感能更清楚的认识、体验和接受;客服其不安全感;要求他们敢于冒险,接受其个人的局限。(接受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一直去压抑他们,并敢于勇敢的打破自己定下的规则)
2、认识治疗家帮助病人纠正其极端化的想法、完美主义,犹豫不决和做事拖延的问题,使病人能更好的应付其持续性焦虑(完美主义为何会拖延犹豫,因为完美主义追求做事完美,所以必须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才会开始工作,在准备过程中他们遇到的先准备哪一件事并没有很好的打算)
(九)边缘型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对自身危害最大的一种人格障碍,正如他的名字一般,患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就像处在悬崖的边缘,这类患者一般情绪极不稳定,会经历从突然的暴怒转为极度的抑郁,经常伴有冲动的自我伤害行为,反复出现自杀的行为,而且自杀成功率是所有人格障碍中最高的,他们经常会长期的苦闷,一次持续很多个小时,在苦闷状态下易激惹易焦虑。或者长期感觉到空虚。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很大程度上与小时候的创伤性事件有关,尤其是性与躯体虐待,因为女童被性侵的概率比男性高,导致女性患边缘型人格的障碍要比男性高。
治疗:心理动力学:暴露与内部心理冲突的解决,改善自己对冲突的控制,增强对焦虑的容忍,完善自身的情感控制能力,发展出稳定的人格关系。
认知行为:重建病人与治疗师之间的关系,修正“早期适应不良图式”
辩证行为治疗:1、每隔一周一次的个体心理治疗,重点是行为疗法,针对具体问题运用反证、隐喻进行辩证分析,促进患者有效变通,学会处理情绪创伤。2、技巧训练:布置非常定式的家庭作业。让患者在家中进行训练,学习冲突中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以获得目标,增进人际关系和自尊为目标,同时进行情绪调节训练3、每周一次咨询、督导会议,交流经验。4、医生和患者保持电话咨询联系,帮助患者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及时求助,鼓励患者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到的技巧,可以看出,边缘型人格障碍十分难治愈,并且在治愈过程或者康复过程中还会有复发的危险,这需要患者身边的亲人朋友强大的支持才能帮助患者真正从病症中走出来。
(十)反社会人格障碍
他们具有高度违反社会规范性的人格特征,具有高度攻击性、好欺骗他人、捉弄他人并以此为乐、不负责任、不顾及他人的安全、不会从以前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教训,做出了危害他人的行为也不会因此感到自责,这类患者在十五岁之前一般会有一些品行障碍,比如撒谎、逃学、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等等。
治疗:班杜拉的行为治疗,班杜拉运用学习原理,提供一个可以控制的环境,使病人受到必要的外在约束,并提供一个病人的改进作为成为其他病人的榜样,从而让他们相互学习改进,主要步骤是:1、撤出对反社会行为有意义的强化,并在必要时对这种行为作出惩罚。2、塑造希望获得的替代行为,并对模仿行为进行系统的强化或奖赏。3、在个体行为逐渐能够自我控制的情况下。逐渐用象征性奖励代替物质奖励。
认知治疗:通过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来改善社会行为和道德行为。治疗者试图通过引导性讨论,结构性认知练习、行为实验等方法引导病人按照道德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更高或者更抽象的水平上进行思考。
(十一)未定型人格障碍
出现的行为模式和认识方式无法归类上述任何一类人格障碍中,就是未定型人格障碍,关于他的疗法各异,疗效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