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是读书天,
关在堂前,闷短寿源。
掀开门帘,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
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
舞雩风前,恍若神仙。
攀上山颠,如登九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
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宁梦蝴蝶,与花同眠。
春天不是读书天,
放牛塘边,赤脚种田。
工罢游园,苦中有甜。
春天不是读书天,
之乎者也,太讨人嫌。
书里留连,非呆即癫。
——陶行知
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每当早晨或者午休的闹钟响起的时候,最有感触,睁不开的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的脑袋,觉得再睡八百年,睡他个天长地久、天昏地暗、天荒地老方才过瘾。然而常常睡意正酣时却突然被为稻粱谋而上班的闹钟吵醒,实在是让人开心不起来,尤其是像我这种嗜睡如命、人称“睡仙”的人,只能可怜这世间的事多是美中不足了。
晚上的一场大风,刮走了扬尘雾霾,刮来了风和日丽。清晨上班的路上,晨风吹拂下生机勃勃的小草,争奇斗艳的桃花,随风摇曳的杨树,以及万里无云的天空,无不昭示着越来越浓的春意。漫天飞舞的杨花也带走了无限怅惘的思绪,像蒲公英一样飞向远方,比如这个时间应该去骑行、去郊游、去赏花、去采风……北京的好天气是不多见的,而且似乎大多被一件既爱且恨的事情——上班——所回绝,这又常常是一个遗憾。
生活应该是美的,也应该是自由的。因此人们从来就没有停下追求自由和美的生活的脚步。曾经有一封网传郑州一中学教师的只有十个字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惊呆了小伙伴,“顿觉很诗意、很潇洒、很有文艺范儿”。然而,网友的评论大都还是“有此想法,无此胆量”。这种为了追随内心的诗意的生活,洒脱地做出选择甚至冲破藩篱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支撑这种选择的实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更多的人则是被动选择了在沉默中渐渐走向沉沦,走向灭亡。
当朝阳透过云彩射出了第一缕阳光的时候,当晚霞映红了西方半边天空的时候,当春雨荡涤尘埃洗涮着青石板街道的时候,当彩虹在雨过天晴映透出苍山如海的时候,当清风掠过树梢吹皱湖面的时候,当桃李争妍斗媚乃至落英缤纷的时候,当池塘边充斥着虫鸣鸟叫的时候,当小草长出嫩芽儿换上新装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在春天,就应该像诗一样栖居呢?或许,诗意地栖居就是人类的本心,只是在繁华与喧嚣中重新走向心灵,返璞归真而已。
岁月的沉稳掩饰不住春天的躁动,一切都显得有生机和活力,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消沉都应该让它随春风春雨化为往事云烟,然后用心感受生命积极向上的气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回归本心的追求,即使劳碌终日你仍然可以有所选择,比如“雾霾太大,我找不到公司的路”,或者“为了公司利益,我主动申请,去对面公司卧底”,甚至是“听说经常在一起会越长越像,你看,我不想再变丑了”。
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绚烂多彩的万千气象更加反衬出生活的束缚和悲哀。突然有一种伤春的情怀涌上心头,“感觉自己什么也不缺,仔细想想又什么也没有”。有多少精彩,也许就有多少无奈。渴望“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然而,三个月后却不再居住于同一个世界,不知道有没有找到幸福?有没有在彼岸世界里诗意地栖居?
走出狭隘的区间,走向多彩的自然。你看,野花儿开满了山坡,是那样羞涩含蓄,等待着游人观赏又好像怕人瞧见,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惊喜。然而又是那样自由任性,肆无忌惮,似乎完全不把其他的人,其他的物和其他的事放在眼里,你来或者不来,它都要么静静绽放,要么随风起舞。
春天,尽量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