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可以变成职业化,能力同样也是可以培养的。
这是我在看到由大久保幸夫编写的《12个工作的基本》时写下题记中的感悟。
进入职场,我们需要各方面的能力,这正好对应了学校与社会本身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那么学校里没有教会我们的东西,我们就需要在工作中去学习。
所以作者大久保幸夫在书中提到的这12种能力可以满足任何一个身处职场的人员,无论你是小白还是老员工。
作者根据这12种能力划分成了三大块,分别是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
1.自我管理
在自我管理中包含了四种能力,通过乐观力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思考,毕竟作为人,我们喜欢和正能量的人待在一起,因为乐观就是一种正能量。
在工作中不乏一些在工作岗位却整天没个笑脸的“僵尸脸”,然后团队分析问题时,非但提不出来什么建设性的建议还总是喷别人一脸冷水。
当乐观力缺乏的时候,后面的几种能力也不会被收入囊中。
想要职位往前进,就需要我们有持续的学习力,毕竟竞争机制和社会竞争都是择能力强者,持续的学习力是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的。
如果你觉得你的工作一直没有突破,很有可能你的目标发现力出了问题。作者大久保幸夫在文中讲道缺乏该能力的后果是“变成待命族,看待问题浮于表面”。
这个“待命族”词语我真的是第一次听说,但是关于这个词的定义却很熟悉,它指的是没有上司指令就什么也不做的人。
这属于职场中典型的被动,也是为何它会被划分在自我管理能力里面。
因为进入职场,目标的设定就是你的前进方向,如果你不想表现,不想提升,说实话领导奈何不了你什么,最糟糕的结果无所谓被辞退。
但是如果再换一家公司呢?我们不可否认公司作为平台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你作为个体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当目标有了,付诸良好的执行,再将执行的结果有所反思和再制定,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但更是一种目标发现力的建设能力。
我也是从今年才开始尝试设立目标,然后将目标具体化,具体到我每天练习听力1个小时,做一篇经济学人的文章阅读加翻译,读1个小时的书,在坚持了两个月后,又根据当下的情况做了调整,因为目标设定并执行后,结果肯定会和预计的有所偏差,这时就需要你去做调整。
术业有专攻,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可以变成最重要的专业构筑力,这也是在自我管理能力中最高级的一层能力,高级在于如果没有前面三种能力的培养,你是不可能达到最后一层能力的。
其实作为人,我们都有需要被尊重的需求,希望自己可以变得不可或缺。所以这需要我们的能力够硬,可以在专业领域有所发言权,在这里我不是指让所有人都成为某种高级权威专家,而是要精通自己领域,做自己和公司的某一方面“专家”。
2.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包含了四种能力,分别是亲和力、反应力、语境理解力和人脉开拓力。人际沟通其实是在自我管理能力之后的更高一级的能力,同样也是对情商的培养。
在讲到亲和力的的时候,作者大久保幸夫说道“在很大程度上,亲和力是通过成长环境培养起来的。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技能,通过学习来掌握。”
比如说练习微笑,感触最深的是在现在所有的职业当中,大部分都是服务类型的企业,所以我们对于服务的要求标准也就越来越高。作为同等品质的服装品牌店,如果一家的服务态度让你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而另一家对你爱理不理,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家服务态度好的店。服务态度好,体现的就是你的面部表情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与热情。像海底捞,在大家的眼中就是服务至上的典型代表。
既然是沟通,那么就需要语境理解力,而支撑语境理解力的三股力量分别是:感情控制、逻辑思考、表达能力。
可是试想一下当我们在和对方进行交谈时,我们首先要控制的是自己的情绪,以防不要谈崩,然后在对方说话时,要做一个高质量的聆听者,去理解对方的意思,用逻辑思考力去分解语言并加以重整,最后把你的理解表达给对方,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3.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包含了委任力、商谈力、传授力和协调力。一个人如果想靠单打独斗干下去,那么他最终会“累死”。所以我们需要有“委任力”,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信赖别人的能力。
常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委任力可以让你慢慢走向管理层,于自己而言是一种职场提升,于对方而言也是一种成长,在职场上,只有职位一步步靠前进,人才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奋斗才有了动力。
团队就是综合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不管每个人负责哪一块,最终要达到的是协调力。如果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完成协调,那么将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
而协调力就是对团队的一种平衡能力,也是这12种能力中最高级的能力。在文章中第二章的最后部分,作者提到了构成协调力的10个要素。
其实满足这10个要素需要我们努力锻炼应该掌握的第1到第12种能力才能达到掌握“协调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