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位杭州的家长发来微信,咨询孩子晚托的问题。家长手拿钞票却很难找到一家满意的晚托。
阿婆打来的电话内容亦是如此,“杭州的孩子明天要开课了,作业多得写不完,现在的孩子苦呀!”
家长为了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气得心脏要搭桥,想必很多人都在朋友圈刷到过这样的内容吧,虽然夸张了点,但足以说明问题。
如果可以再写一部《呐喊》,家长和学生肯定是最合适的作者,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苦要言,叫苦不迭。
朋友写了篇文章发给我看,文章出现了这样一个词“写作业机器人”,初看这个名词时,我预想他所言的是现在的孩子都成了写作业机器人,没有童年乐趣的人。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躺着准备拜读,当我打开看到文章内容时才惊讶得从床上坐起来,又仔细研读一遍。我赶紧回复他“新出了这类商品么?”他给的回复是肯定的。我赶紧去百度问度娘,原来出现了“写作业机器人”这类商品的相关报道。一位初三孩子的妈妈发现孩子在临近开学偷偷用压岁钱购买了一台“写作业机器人”,家长怒摔“写作业机器人”。这样的“”写作业神器”一出世就被"怒摔"的命运是它自己不曾预料的吧,它可是孩子们的"功臣"呀!怎么如此命苦。为了确信有这样的商品,我又去淘宝搜"写作业机器人",出现了一大堆不同价目的此类商品。
面对中国青年报这样的报道,我很惊讶,首先这样的商品能够出现在市场上我很惊讶,它是如何通过工商部门审核而出现在市场上的?家庭作业是为了巩固孩子在校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运用知识。而家庭作业都靠“写作业机器人”完成的话,布置家庭作业的意义又在哪里?有了这样的质疑后我又去仔细查“写作业机器人”的功能,它到底能完成哪些类型的作业?经过查其功能了解到它只是具备抄课文,抄生字,画手抄报等这些简单的功用。而孩子会买这种简单功用的机器,说明有太多这样抄写类的作业存在,这样的作业价值如何?意义何在?
作为一名老师,我想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看到这样的报道都会去思考家庭作业这个问题吧,如何布置家庭作业?为了避免机器人代写就一刀切不布置家庭作业?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
我认为这样的报道无疑是一种宏观调控,家长和孩子的呐喊声在我们周围此起彼伏,就会在全国上下都有发声,这样的声音背后的表情我们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具体地说是亲眼目睹过的,为什么这样的呼声一直没有得到回应,那是没有合适、恰当的契机。这样的报道无疑之中让更多人知道了“写作业机器人”的存在,无形中放大了该内容,呐喊、甚至谴责的人仅仅是对“写作业机器人”发声吗?不然,难道更多的不是对“家庭作业”这一问题的深思吗?难道不是对教育人提出的警醒吗?从而让每一个教育人深思如何合理地去布置、设计家庭作业,这该是这样的报道背后的声音吧!
已有这样的警醒,我们就要直面问题,家庭作业的问题确实该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深思的问题,让家庭作业洗心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