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渐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

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渐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亲亲与贤贤要张弛有度,不可极端化任何一方,否则,就是平衡不存,颠覆在即!

我们都知道孔夫子说过“亲亲”的重要性,毕竟,我们每个人从开始依附的都是亲人,从情感上来说是更容易信赖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也是我们最先了解的,也可以说是最先了解透彻的!因为了解,所以会觉得在控制范围之内,加之情感因素,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容易任人唯亲,通常来说,世人不“亲亲”是不正常的!

但是,又有论述曰:昔贾谊陈治安之计,论诸侯之势,以为势重虽亲,必有逆节之累,势轻虽疏,必有保全之祚。

这句话说的是“亲亲”虽然正常,但是太过了以后就会产生麻烦,毕竟俗人都是不知足的,也是容易得意忘形的,更有甚者会产生非分之想!所以有时候亲人在各方面稍微疏远一点倒可以更加长久的维持关系,否则就是两败俱伤,渔翁得利!

“亲亲”尚且如此,作为“外人”的“贤”也是一样,宠太过就容易出问题,对君臣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

介于此,我们应该知道一个适度,如何控制这个“度”是十分关键的,毕竟亲人中不见得有多少有能力之人,治国、治家、经商……等等事情,没有人才是万万不能的,甚至是人才少了都维持不住现状!

因此,人才一直以来都是世俗之事的关键,是争夺的重点领域,得人才者得天下啊!人才就是生产力啊!

但是,我们要时刻记住反客为主这个词,你比如说,外戚专权,宗亲乱政,权臣挟制君王……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开始的过于亲造成的,亲过度了就会放纵,那么,要收回来就会有怨气,之后……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道理套在家庭与其他地方!

贤人尚且侍宠而行有不道,何况世俗之人多为学未有成之人与小人的情况下,夫子也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太亲会咋滴,太疏又会咋滴!

古今的问题都差不多,家国的问题也都类似!世间哪有那么多的新东西,问题都是换种外在形式而不断轮回罢了

正所谓天人合一,大立场与小立场在道理上是一致的,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只要还渴望变好,那么都离不开和谐的思想与行为!也是我们儒家提出的“义”所要达到的目的!

所以该损的就得抓紧损,该益的就得抓紧益!这不叫善变,也不是移情别恋,这叫干得漂亮!不能等到病了再治疗,那就有点太对不起自己的身体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