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力新生大学鸡汤征文丨永四月丨张幼仪:我若盛开,清风自来

张幼仪

说起大诗人徐志摩,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林徽因与陆小曼。

的确,林徽因有才情,陆小曼有风情,才子佳人,总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情愫。

然而,我最钦佩的还是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一个人淡如菊的女子,在历经离婚、丧子等一系列挫折后,没有自怨自艾,反而如蛟龙入海,挣脱了束缚,活出了自我。

01

1900年12月29日寅时,江苏宝山县一户张姓人家,迎来了家中的二女儿——张嘉玢,小名幼仪。

“玢”是一种玉,父亲希望她能够拥有玢玉一般晶莹剔透的美德;取“幼仪”二字,又希望她能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端庄得体的女子。

也许是名字的缘故,张幼仪一生都践行着父亲的这份期盼。

时人就曾评价张幼仪:

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张家有12个孩子,8男4女。好在张家是当地巨富,养活12个孩子并非难事。

父亲是镇上的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颇受人尊重。唯一的缺点是脾气暴躁。

张幼仪就见过他大发雷霆的样子,怒吼声回荡在房间里,震的人脑袋嗡嗡响,茶杯碎成一地,好像历经一场浩劫。

全家人对父亲都有畏惧之心,小小的幼仪更是学会了谨言慎行,恭敬顺从。

加之,她从懂事起,就接受礼数方面的教育,比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尊敬长上,循规蹈矩”……

这些礼数像一根根带刺的荆条,束缚着她日后的人生。


《人间四月天》剧照 张幼仪

那时候,张幼仪一家、两位伯父及其家人,和祖母一起居住在祖父留下的大宅子里。

人一多,摩擦就难免。尤其是大堂哥和幼仪大哥之间,总有一股无名焰火。

有一年春节期间的晚上,大堂嫂屋里失窃,丢失了一套华丽昂贵的珠宝。

有人看见小偷跑到幼仪大哥的屋顶,等到追过去,却什么也没看到,珠宝也没找回。

连续好几天,大堂哥一家面色难看。

好巧不巧,幼仪大哥经营的棉籽油厂,之前一直在关门倒闭的边缘,这件事之后,居然起死回生,时来运转。

这让大堂哥一家犯了嘀咕,认为天下没有这么巧的事情。他们怀疑幼仪大哥就是偷珠宝的贼。

一开始,大堂哥一家只是不到前院来吃饭,也不让家中小孩和幼仪家小孩玩耍。后来竟然明目张胆地在幼仪大哥路过门前时,大声骂他是贼。

张家人非常看重尊严,面对这样的诋毁,是可忍孰不可忍。年刚过,父亲就带着妻儿,净身搬离了大宅。

自此,一向养尊处优的父亲,开始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人口多,还要供奉两个在外留学的儿子(离开大宅之前,两儿子已经在外留学),张父难免力不从心。

但就是这样,张父也从来没有向殷实的老宅那边求助,就算10年后,真相大白是厨师家儿子偷的珠宝,也没有搬回老家的打算。

对他而言,尊严和志气,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这份骨气,也深深镌刻在张家孩子的血液里。

固然,张幼仪的恭顺隐忍,造成了她卑微到尘埃里的前半生;但她从父亲身上习得的坚韧不屈,又挽救了她,让她及时抽身,涅槃重生。

02

15岁时,张幼仪经过四哥张嘉璈的安排,嫁给了中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

徐家世代经商,徐父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家中资产丰厚。

彼时,因为张父的努力,加之几个哥哥都已出人头地,尤其是四哥张嘉璈已经担任浙江都督府秘书一职,张家亦是名门望族。

二人的结合,可谓门当户对。婚礼当日,喜宴之奢华,嫁妆之丰厚,轰动一时,很长时间,还为人津津乐道。

然而外人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婚姻是一袭华美的袍,外面繁花缭绕,内里却是爬满了虱子


张幼仪与徐志摩

当时,张嘉璈选中徐志摩,看重的是他的才华和理想,又待人温和,彬彬有礼。

梁实秋就曾评价徐志摩说:

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酒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就是这样大家眼中的谦谦君子,却在新婚之夜,逃到奶奶屋里,不打算入洞房。后来还是在大人的督促下,进了新房。

他面无表情地揭开喜帕,除了一句“乡下土包子”,再也没有和张幼仪说过话。

从此,沉默不是今晚的康桥,是每个昼夜的奈何桥。

婚后四年,他们相处的日子,只有四个月,还是在徐志摩放假的时候。

空旷的大院里,徐志摩伸着腿看书,感觉背痒,就喊佣人抓痒。在一旁的张幼仪想要帮忙,他却用眼神制止了她。

那是一种轻蔑不屑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其实,张幼仪是一个踏实能干的女人,也是一个懂得用心经营婚姻的女人。

若是她能在年少时,便遇到一个重视责任、懂得珍惜的人,她的一生或许就不会如此坎坷。

可惜她遇到的是追求自由恋爱、享受自我性灵的徐志摩。

她为人严谨,他却跅弢不羁;她安定沉稳,他却风流浪漫;她循规蹈距,他却随心所欲。这些都是她与他的不同之处。

面对这样的状况,年轻的张幼仪不知所措。她能很快学会取悦公婆,晨昏定省,打理钱财,却不能撬开徐志摩的心扉。于是,她变得更加的沉默、内敛。

1918年,张幼仪为徐志摩生下长子阿欢(大名徐积锴)。

原以为母凭子贵,徐志摩会看在孩子的份上,转变对她的态度。奈何,这个多情的诗人,虽然对孩子很喜欢,对张幼仪还是冷若冰霜。

甚至,在完成父母要求的传宗接代任务后,他干脆逃到海外,留学去了。

当时,天真的张幼仪还认为,教育和读书可以让丈夫对自己刮目相看。于是,在丈夫在外求学期间,她就在家里请了家庭教师,学习英语、地理、中文和历史等。

殊不知,遇到错的人,再优秀也是透明。

03

1920年冬,留洋在外的徐志摩写信要求幼仪陪读。

张幼仪后来才知道,徐志摩此举,一方面是应二哥之情,另一方面也迫于公婆的压力。

而他自己的本意是绝不欢喜张幼仪的到来,不然他怎会是“一群接船的人中唯一一个露出不耐烦表情的人”?

这让张幼仪的心凉了一大截,而更残酷的还在后面:

她每天像个老妈子一样为他操持三餐,打扫家务,没有得到他的一点关心和感激也就罢了,他居然在得知她再次怀孕的时候,强烈要求把孩子打掉。

在当时,女人打胎是有生命危险的。

她唯唯诺诺:“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

他嗤之以鼻:“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丈夫的话让张幼仪目瞪口呆,她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徐志摩正疯狂追求林徽因,甩开她都怕来不及,又岂会让她把孩子生出来多一个绊脚石?

之后,他又故技重施,像当年逃避她就出国留学一样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异国他乡。

张幼仪心灰意冷,一个人默默把小儿子彼得生下来后,就和徐志摩在柏林签署了离婚协议书,这是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当日,徐志摩很高兴,还写下了那句著名的离婚宣言:无爱之婚姻忍无可忍,自由之偿还自由。

重获自由身的他在高兴之余,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小儿子,提出要去医院看看小彼得。

他“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却始终没有问张幼仪要怎么养活孩子,他们孤儿寡母怎么活下去。

面对这种结局,张幼仪的心是极度冷凉痛楚的,可她也领悟到,要走的人留不住,装睡的人叫不醒,不爱自己的人,永远也感动不了。


《人间四月天》剧照 张幼仪

离婚后的张幼仪没有颓废,她雇了保姆,自己刻苦学习德文,进入斐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拒绝异性追求,洁身自好,独自抚养彼得。

生活开始变好,不幸的是,1925年,彼得因腹膜炎病逝,这给张幼仪带来更为严重的暴击。

她想随彼得而去,但一想到远在中国的双亲、可爱的阿欢,她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悲痛之中,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刻苦地学习,化哀思为动力。

她幡然醒悟到,自己从前种种在婚姻中那么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还是遭到了命运无情地打击,被迫离婚,痛失爱子。

而现在彼得去了,往昔的爱恨情仇似乎也随之而去。从今而后,她将是一个脱胎换骨的人,一个不再委曲求全的人,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

04

张小娴说:

一个女人,最重要还是活得好。只要活得好,从前所有的委屈、伤害,都付笑谈中。曾经的伤痛、掉过的眼泪,不过是生命中无可避免的历练。

1926年,张幼仪回到上海,开始了她华丽逆袭的后半生。

她应东吴大学之邀,教授德语;后在四哥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每天上午八点半,她准时上班,下午五点,家庭教师上门为她补习中文。工作时,她很少说话,总是专心看文件,偶尔用德语打电话。

经她管理,原本亏损严重的银行扭亏为盈,创下金融界奇迹。

她还开办云裳服装公司,设计杂糅中西,选料考究,精美别致,成为上海最高端、生意最兴隆的时尚汇集地,一时间,上层名媛纷纷以穿“云裳”服装为荣。

曾是徐志摩口中的“土包子”,成长为首屈一指的女装时尚掌门人。

1934年,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

她还做过军用染料的生意,炒过股,炒过风险更高的棉花和黄金,皆获利。

没有了婚姻,她活得更加充实和精彩。

被抛弃又何妨?只要有一颗坚毅的心,也一样活得扬眉吐气,风生水起。


《人间四月天》剧照 张幼仪

家庭方面,张幼仪也处理得相当妥善。

她独自抚养儿子,不时地照顾公婆,最后又应徐志摩的请求,妥当料理了婆婆的后事,真真应了徐志摩当年希冀她的那句话——做徐家的儿媳,不做徐志摩的妻子。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失事,陆小曼哭死过去,拒绝承认现实;徐志摩生前的女神林徽因,则遣丈夫梁思成弄回一片飞机残骸,挂于卧室以供吊念。

而被他抛弃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则以她的冷静果断处理好了一切。

她让八弟带着儿子阿欢去济南认领遗体,又有条不紊地为他操办了整个丧事。还提笔书写了挽联:万里快鹏飞,独憾翳云遂失路;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息去招魂。

葬礼过后,张幼仪又把他未尽的责任全部承担了下来:服侍他的父亲、抚养年幼的儿子,管理徐家的产业,甚至寄钱接济他后来的妻子陆小曼。

与其说是大度,不如说是张幼仪看开了,活明白了。

虽然徐志摩在婚姻上辜负了她,令她一度陷入痛苦无依之地,但何尝不是因为经受了这些磨难,才成就了今日这个更好的自己?

诚如她自己所言:

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张幼仪与徐积锴

这样的她,也终于在她天命之年,得到了上天的垂怜,收获了真正爱她的苏医生。

为此,她忐忑地写信给儿子阿欢,征求儿子的意见。

阿欢回复道:

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曾经怎样的付出,才得以在敏感的再婚问题上得到儿子如此善解人意的支持?

随后,她和苏医生幸福相伴20年。苏医生病故,她迁居美国,与爱子团聚。

88岁时在儿孙绕膝中安然故去,长眠在纽约绿草如茵的“芳诺依福”墓园,墓碑上刻着她最终的名字:苏张幼仪。

05

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评价张幼仪:

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除了责任,张幼仪从不幸的婚姻里,学会了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兵荒马乱,真正为自己而活,潇洒如风,坚韧如树,不输给任何男子的气度,更为我们现代女子所学习和敬仰。


——END——


包年饭团截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