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志】:2019-08-28 星期三
今天非常非常开心,也非常非常感恩我们智慧大爱的周丽老师,龚老师,罗老师搭建的共同阅读共读计划群。不知不觉假期迎来了小尾巴,孩子们也马上回归学校。相信这个暑假生活充实、感慨、收获满满。感恩成长路上有您们的陪伴。感恩成长路上我们一起不断的为自己学习充电,突破和挑战自己。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说实话,刚进到群里看着来自家人们对学过的书一段又段的精彩分享,感悟收获。我是赞叹不已,同时内心又有些不知所措了。轮到自己了,我要怎么分享,我能分享的来吗?赶鸭子上架,逼出来的。
转念一下,越是觉得不易,越能锻炼人,成长的空间也越大。所以常用“学习是需要挑战的。”这句话来激励自己。
分享前,我们来了解一下读书的目的。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写过一段话:“所谓读书的动机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点。即使拍摄同样的场景,聚焦于面前的花朵和聚集于远处的建筑,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
那么,读书也一样,抱着不同的目的阅读同一本书,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读书一定要带着目的去读,才能快、准、狠获取书中的风景。
说实话,一直以来我是喜欢读书做笔记的。笨人法则吧,花的时间多,但感觉这样适合自己的高度的。
有时候怕忘记,会把笔记做得很详细,以求加深印象。然而,并没有什么用,过段时间我还是忘了。
有人说:“小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多么有道理的一句话啊!
很多人却把它误解为书读了就好,忘记也没关系,它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食物之所以会变成人的骨头和肉,是因为消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把知识消化了,才会改变我们的思想,才会改变我们的行为。
言归正传,回到主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刻意练习》这本高能量的书,这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成为天才的书籍。得分外用心学习里面的精华部分。
我们在电视里会看到一些天赋异禀的人,天生自带某种异乎于常人的属性,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一定要看《刻意练习》这本书,它会让我们重新认识“天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求书中智慧:
一、天才的真相。
很多人认为说“天才是天生的,[捂脸]我就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那么还是一定要看《刻意练习》。
音乐神童莫扎特。
4岁就可以谱曲,6岁就演奏,而且他天生具有完美音高,能够听出每一个音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真相是:天才的背后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作曲家老爸——一个特会教,特有经验的音乐家。莫扎特天才的显现,来自老爸让他从小刻意练习的结果,把他培养成为了最棒的人。
2.小提琴伟大天才帕格尼尼。
能用一根弦独奏整首曲子。天才帕格尼尼的背后之所以能够从四根弦到一根弦的演奏是因为他已经让自己练习熟练到完全掌握这些技巧。
3.美术怪才毕加索,因抽象派作品《格尔尼卡》成名之前离不开他默默无闻地练习了将近30年。
4.最强大脑魔方狂人贾立平、珠心算女神陈冉冉、背诵圆周率记录保持者原口正、记忆大师王峰…
《最强大脑》相信我们家人们都有看过,既精彩又让人叹为观止,大开眼界,震撼人心。
《刻意练习》这本书为我们解密:所有的天才故事表面看起来似乎都有着不可企及的高度,事实上唯一的秘密在于刻意练习!拥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系统性的方法在不断的突破自己的世界极限。
二、1万小时理论。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早前有听过一万小时的定律,而自己简单的以为一万小时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就行。事实上这本书重新革新了我对1万小时理论的领会。不难去发现,不是仅靠坚持1万小时你就能成为大师,成为天才的。有很多案例,让我们看到有些人根本不需要1万小时也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只要你能够专注在几百个小时,在这件事情上你就会有突破,成为一个专家。)当然也有练习1万个小时,甚至超过1万小时也没用的案例。所以这件事情没有1万小时理论那么简单。
三、什么才是真正的刻意练习?
a、无论是《最强大脑》记数字训练、1908年马拉松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比赛、跳水空翻、背诵圆周率、俯卧撑挑战记录、还是全世界最难来的出租车——伦敦出租车。
所有让我们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背后都来自于在他们的成长当中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而且是能够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的。人体的极限在不断地被挑战,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超越自己。
这些都充分说明:我们的大脑是在不断的成长,我们的大脑在随着我们锻炼的过程当中有在不断的改变的和突破的。
b、什么叫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特点是什么?
它和一般的练习有着非常明确的方向。
第一个:要有明确的目标。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具有明确的目标,最好这个事是可以衡量的。
一个人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才有成功的可能,而没有目标,就只会在人生的路上迷失自己,最终走向失败。 目标是本,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也是一切生活、工作的中心,它好比生活、工作中的助推器,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快速完成任务。它还是衡量自己的标准,只有达成了目标,才算生活的有所价值。
第二:一定是专注的。
关于专注,书中谈及美国非常著名的作家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除了会写作,会做科学之外,他还有一个嗜好,喜欢下国际象棋。他下国际象棋的时间肯定上万个小时,几千个小时。但他总是不能进入一流高手,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富兰克林在下国际象棋这件事上并没有进行刻意练习,他把下国际象棋当做一种休闲活动,有朋友来时玩一玩,他也没有专门找一些比他厉害的人做教练,他也没有每次去记录每一次棋局的变化,他只是当做个人爱好。而在写作方面进行了刻意练习,富兰克林小时候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条件去上学,但是他又觉得自己很想写文章,他就找来了一本特别喜欢的杂志,然后把那本杂志上的文章读一遍放下来仿写,假装又写一遍,那个文章写完后,再拿自己写的文章跟原文去对照对照以后发现用词不对或者漏段时。这就在不断的设定目标,然后不断地做练习,不断地反馈,不断地改进。所以他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成为了大师。
优秀歌手披头士:作者认为优秀的背后并不是因为做了上万场演出,而是写歌厉害。他们用了无数个小时不断的去学习写歌,不断的去遣词造句,不断的去研究这个旋律,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刻意练习的来源。
第三:要努力地挑战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因为容易,简单,不具有挑战,很容易陷入。这就需要我们去挑战。每一次的练习都要跟上,是有一点不一样,然后每次练习都要有反馈。和减肥需要一柄称做反馈一样。这样我们才能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再继续不断地练习。
四、心理表征。
说到心理表征,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可以理解为下意识的行为反应。
记得有一次回妈家吃饭,在餐桌上拿碗准备吃饭,自己一不小心,手滑,碗从饭桌上滑落,说时快那时急,没等反应过来,而是自己下意识的一个抓碗动作,快速的从滑落的途中一把抓起。索性碗没被我摔坏,而是成功“挽救”了饭碗摔碎的无奈局面。说到这,心理表征反应可真是真是超乎自己想象。
还有最近发生的一起事件也让我想起心理表征的力量。
这是一起发生在哥伦比亚麦德林的一座公寓里,一位中年女子牵着儿子从电梯里慢慢走出来,在一个建筑公司的大门外等候,她看起来似乎是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在等候时,女子突然拿出手机接电话,于是便放开了左手牵着的儿子。儿子被妈妈放开后,便好奇地走向后面的栏杆边。小男孩原本以为围栏之间夹着玻璃,于是,便试图趴在上面。不幸的是,围栏之间并没有玻璃,由于受到惯性,他先是头朝下,紧接着半个身子已经掉在了围栏外面。此时,该女子发现情况不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抓住了儿子的腿。一个下意识不挽救了儿子的生命,这位母亲也是超常发挥,事后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么敏捷快速的身手。
还有书中讲到的阿根廷世界杯、下盲棋(一个人对100多人)的案例。均可见他们在这个领域中心里表征的健全。当我们搞清楚心里表征的概念之后,我们就知道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训练的目的是让我们对这件事情有下意识的反应且能具备完善的心里表征。
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有没有心里表征的部分呢?哪个事情,哪个方面算是比他人厉害一点呢?挖掘我们潜能的时刻到了。
所以练习就是要不断的去建立各种各样的,熟练化的,下意识反应的心理表征,所以如果你能够去训练自己成为某些方面的这种高手的话,你就具备了跟别人完全不同的心理表征,那么这个心理表征怎么建立呢?作者继续去做了深入的研究。找到了所有在德国学小提琴的很多的孩子,然后从他们当中挑出了三类人。
一类是:优秀。
一类是:优异。
一类是:杰出。
调查结果发现这三种人的区别在哪呢,就是18岁以前他们练习小提琴的时间,优秀的人是3420个小时平均,优异的人平均是5301个小时,杰出的人平均是7401个小时。每个每个平均数相差了都有2000个小时之多。
得出:人们刻意练习的时间和最终的结果是有着必然的联系。
所以优秀、优异和杰出的差别主要取决于时间,不是所有的东西1万小时能够达成,也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1万小时才能够走入专业。
关于1万小时理论产生的三个误导。
第一个误导:是不能够随便的承诺。事实上没有哪家机构敢去承诺自己能培养出牛娃或者天才的。
第二个误导:有时候不需要1万小时,因为当人们听到1万小时的时候,很多人吓坏了,不敢去尝试了,他就退出了。
哈哈,的确,在一些不了解我们育心经典教材的情况下,一看到这么多经典书便觉得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初请经典时跑去盈盈家看到这么多经典宝籍,下意识的就问盈盈,“这么多书,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这也是被数字误导了行动。
第三个误导:要知道有时候练到了也没用。
方向不对,效果事倍功半。
要想成为特别厉害的人一定要学会几件事。
第一:Focus,一定要专注。
一心只做一件事,一心才能做好一件事。
第二:Feedback,反馈。
没有专业的教练老师,或者比自己优秀的人做反馈就永远没有进步的空间。
第三:Fix it 。不断地修正。
发现问题,看到差距,不断地改正,改进,练习才能让自己进步,短板之处通过训练也能突破。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棒的人。让自己更优秀的人,进行刻意练习可以:
1.你要首先找一位导师。
找一位你认为很棒的老师(专业,口碑…)
2.立志。
从普通到专业需要跨越的停滞阶段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保持动机。
最有效保持动机的方法:
第一:就是养成一种习惯,比如说我们在樊登读书会读书,学习分享,写日记,锻炼…
第二:给自己制定固定的时间。
第三:需要找到外部的支持。
有了外部的支持,便会心无旁骛的坚持。就像樊登读书会,像我们这个阅读共读计划群,因为有了支持,鼓励。坚持学习,不断分享,更有效的督促自己进步。
帮助我们每个人不断地突破我们的舒适区,让我们每个人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在刻意训练都要经历的四个阶段:
一、产生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开始。当我们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的感觉是自然。道法自然,万物万事之本。不用刻意而为。而这正是提现看似无为,实则而又无不为的智慧。没兴趣怎么办?没有兴趣也没有关系。我们大人也一样,不是对待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开始产生兴趣,产生好奇。那就需要为自己,为孩子创造产生兴趣的机会。试一试,品一品,尝一尝。看看兴趣能不能够在此过程中发生。这就好比在幼小时让孩子耳濡目染的听经到凑在我们身边要一起读经的过程(状态)是一样的,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产生对事物的兴趣。从无为到自发,从无为到求知。就到了接下来的第二点了。
第二点:变得认真。
还是拿我们读经的孩子们,我们会开始按照137累积法有节奏,有规律化有计划的进行系统读经。越小的孩子认真专注的状态就越好培养,吸收的就越佳。我们都知道,永远不要小看一个孩子的学习力,吸收力和记忆力。
第三:全力投入。
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时候会达到忘我,忘了时间几点了的境界,整个过程是享受的。比如:做我们喜欢做的事很容易。
第四点:开拓创新。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因为开拓创新而心生愉悦,小到一个自制的家居用品,大到提出的方案提升整个团队的办公效率和质量。当然,远不止这些开拓创新的方式方法。太多的开拓创新。让我们受益,让我们感受。
这阶段的你,就已经成为了真正的高手了。
真的不存在的天才吗?
对天分最好的解释就是氛围和文化(背景)。如此才更有可能对这件事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动机,然后持续的学习。樊登老师这里讲到自闭症的人。为什么自闭症比普通人更容易专注,所以一旦专注学东西都会做得更好。这不是来自于神所赋予的天赋,而是经过不断地练习以后才去获得的这种能力。
不要给自己设定疆界,不要给自己贴任何的负面标签,不要认为自己改变不了,我是我行为的创造者。我是一切可能的开拓者。
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哪呢?
它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可思议的未来。就像樊登老师说到“如果走在街上的每一个人脑子里都能够同时记住300个数字,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象棋大师,都能够跳水,都能够练空手道,这个世界的人就会变得特别的厉害,而之前为什么没有是因为人们把他们归结为只有个别人才能够做的事,但我们能够把刻意练习的方法引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变得更加得专业,更加得厉害”
最早决定分享《应对焦虑》这本书的,源于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学习会让我们少了焦虑多了份淡定和智慧。所以最后决定分享《刻意练习》这本书。因为生活工作中我们需要一些刻意练习的训练才能够让我们更加的专业,更加的自信,更好的指引丰富我们的脑袋,行为。行为成就人生。
世上本没有天才,刻意练习久了,也就成了天才。
最后要感恩樊登读书会,感恩周丽老师,龚老师,罗老师创建的学习共享平台!让自己有突破成长的机会,感恩所有优秀的我的榜样老师们的力量。
我的分享到这里。让我们一起分享,一起进步,一起遇见,一起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无关乎事物大小,而在于我们需要加以练习的这件事物上得到更好、更畅快可以提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