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是上个世纪20年代沈从文为张兆和所写的情书。
他是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人,行伍出身,只有小学文凭,却能够在大学当讲师,也足以证明他的才华。
她是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校长张冀牗的三小姐,公认的中国公学校花。张兆和的家里,可以说是名门。
叶圣陶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张兆和便是四大才女中的老三。
本来两个世界的人,却紧紧联系在一起。
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学生,沈从文的爱来的太快,一见钟情后,他的情书像是马拉松,漫长的道路不愿停歇。
追张兆和的人很多,每天都有很多情书传来,但张兆和从来不肯看一眼。
对于沈从文的信,张兆和很冷漠,从不回信。
甚至胡适告诉张兆和:他顽固的爱着你。
“可我顽固的不爱他。”
张兆和不愿意接受这炙热的爱恋。
胡适劝沈从文放弃,可他却不以为然,喜欢就要无限制的争取,在之后的四年里他坚持写信给张兆和,他说,一百封不行我就写一千封。
02
他曾在信里写道:
“我希望我可以学做一个男子,爱你却不再烦扰你。我爱你一天就要认真生活一天,也要极力免除你不安的一天,因为了这个世界上有我永远倾心的女子在,我一定要做个努力踏实的男子”。
“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四年里他写了无数封信,从近乎疯狂到逐渐温和,而后的日子里,张兆和的态度也逐渐改变,她慢慢改观了对沈从文的看法,他的诗,写的那样好。
在张兆和毕业的时候,沈从文从青岛来看她,这一次也让两人的心靠在了一起。
顽固的他感动了顽固的她。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婚后他们的生活,开始是充满甜蜜的,在此期间,沈从文那部著名的小说《边城》出版,更有他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后来被汇编为《湘行书简》,如果没有张兆和,沈从文如何将湘行所见写的如此优美。
他称她三三。
犹记得他曾给他的信,也有那些卑微到尘埃里的话:
“我曾做过可笑的努力,极力去和别的人要好,等到别人崇拜我,愿意做我的奴隶时我才明白,我不是一个首领,用不着别的女人用奴隶的心来服侍我,但我却愿意做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爱的人。我说我很顽固地爱你,这种话到现在还不能用别的话来代替,就因为这是我的奴性。”
他还写道:“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美丽。
他也曾怕她看不上自己,嫌弃自己,可是爱一个人的时候,头脑是混乱的。
他甚至把自己比作奴隶,那种卑微,爱她爱到骨子里。
03
后来的日子里,他们也曾吵过架,分过居,在现实和动乱的局势下,他们也曾相互走散,甚至信里没有任何曾经的美好。
沈从文一度怀疑张兆和不爱他,他的自卑总在作祟。
仿佛所有的美好在1946年戛然而止,那一年他们感情出现危机,张兆和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始终让他寝食难安。
他搬离妻子儿女,一切都是那么冷漠。而这时才女高青子的出现,让沈从文爱恋,他写信向张兆和坦白,从这以后,破镜难重圆。
在此后的岁月里,沈从文始终思念着张兆和,他日日的写信,每天都在忏悔,以至于70多岁的老人,在终于收到妻子的一封信时,痛哭流涕的像个孩子一样。
他的晚年,一个人像是患了抑郁。
后来沈从文去世。
张兆和对于这段婚姻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可是她明白的时候,他已经走了。
或许,有些事情,纵然回不去了,但他爱她,还一直在,那些经历过的美好,还留有余温。
他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最后,没能和最爱的人一同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