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5
如何在直播课中做到有效教学?
——学习王小龙老师的第一次作业
在本次作业中,王老师围绕标题,构建了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写作结构,下面是对作业的学习和剖析。
直播教学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互联网和IT技术,有效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新型教育模式。
我们以《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提出的三个重要原则来对直播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第一条原则
学生带着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前概念来到课堂。如果他们的初期理解没被卷入其中,那么他们也许不能掌握所教的新概念和信息,否则他们会为了考试的目的而学习它们,但仍会回到课堂之外的前概念。
为什么?
学习者不是一块白纸,仅凭听着直播,记着笔记就掌握了知识。
他们是承载着过往而来的生命体。他们坐在屏幕前时,头脑中带着从日常生活、自主学习、其它课程等途径获取而来的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事实、概念、模型、知觉、信念、价值观和态度,其中有些是正确、完整并且符合当前学习情境的,而有些则是错误、不充分的,不能满足当前课程的学习要求,有些可能是仅仅不适合当前学习情境。
但直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个学习的起点,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精心准备课件、设计教学流程、甚至打造靓丽外表上。
这些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但如果没有关联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把新知识建立在牢固、准确的已有知识之上,并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形成联结,那么精心设计的知识大厦就仿佛搭建在了沙漠之上,随时可能倾颓。
所以,直播教学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想办法关联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否则教师自说自话就真成主播了。
那如何来调取学生的已有知识呢?
(1)观看视频。许多课堂都可以关联到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平时在学校上课学生缺少设备不太方便观看视频,如今借助网络这个最大的资源库,可以容易地获取到富有教学价值的视频。通过对教学视频观看并进行描述,教师可以感知到学生的已有知识。
(2)诊断性评估。在学校时候,我们会使用导学案来提前获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已有理解,如今利用网络可以更加方便,比如可以用问卷星、钉钉的群调查表来设计电子学案在课前发放,而且反馈更及时,数据更多维。
(3)头脑风暴。探测学生已有知识的另一种方法,是进行一场小组头脑风暴。
平时在教室里,大家发言时间、机会有限,但此时在网络端,几乎没有任何限制,都可以自由表达。通过大家的表达,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在此情境下所秉承的信念、假设和联想。
(4)思维导图。为了洞悉学生对学习主题的了解,可以让他们画一张思维导图,在上面把自己所知道的相关内容都罗列出来。在线的思维导图工具非常方便,学生可以使用其进行创作然后直接将成果发给教师。
还有一种情形,由于直播教学的限制,进行授课的教师甚至都不清楚什么样的学生会走进直播间,那么这时,教师可以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如在长期一线教学中已经接触过足够多的学生并采集过他们在面对此学习情境时通常具有的已有知识,或诉诸强大的教学团队,如身边的同事提供了相关典型的课例供参考。这些都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使之能够关联、支持、拓展甚至纠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
直播教学起点处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直播教学仍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定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上有人”。
第二条原则
为了发展在探究领域的能力,学生必须(a)具有事实性知识的深入基础,(b)在概念框架的情境中理解事实和观念,和(c)用促进提取和应用的方式组织知识。
借用在程序员中流传的一句话,不要重复造轮子。就效率而言,可以直接推荐学生去听相关的网课,其中不乏精品。我们不必太过自信而一叶障目。
学生自主听课学习之后仍然会存有盲点,这时老师可以收集学生存在的不理解或错误的要点进行答疑。
这样的答疑基于学生自己的问题,是有效的反馈,是精准的讲解,对学生的帮助很大。
拥有大量不相关的事实性知识是不够的,为了发展在探究领域的能力,学生必须要有理解性学习的机会。
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可以把事实性信息转换成有用的知识,而这需要教师为此营造一个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有机会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某个问题或解释某种现象,将学习变成任务或项目。
所以,除了讲授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之外,教师可以将直播间让给学生,教师则去全程跟踪项目进展,给予指导、帮助和建议。学生可以在直播间里介绍自己的项目
进展情况,举办小组会议,针对某观点或猜想进行演讲,进行活动或实验直播。
直播教学的有效性应该落在学生的“理解”上,像传统霸占讲台、黑板一样的垄断直播间话语权是无法促进“理解”的。教师需要以“理解”为目的,分别直播课型,不可一概而论。
第三条原则
教学的“元认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定义学习目标和监控达到目标的学习过程来学会控制他们自己的学习。
元认知是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而且这种自我监控常常采用内部对话的形式,因此学生容易认为个体会发展自己的内部对话。
但是研究表明用以思考的许多策略反映了文化规范和探究方法,也就是说,元认识不再是个人内部不可触及的东西,教师是可以把这些策略教给学生的。
如何将这些策略带给学生呢?通过评价、反馈的方式。
互联网技术使教师更容易对学生的思考给予反馈,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界面就可使教师提供反馈的时间减少了一半。
当学生提交的作业可以随时直观地呈现时,学生会对自己的发展过程有更方便的监控,也会对自己的付出与收获,经验与教训等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更加敏感,可以进行更加准确及时地纠正或加强。
如同发了一条朋友圈或更新了QQ空间一样,学生可以将作业、任务,感想、观点在互联网的空间上发布,并获得同伴的反馈,而同伴的反馈是学生特别看重的。
钉钉内置的“学习圈”让大家有了展示交流的空间,提高了在线学习的粘性和向同伴学习的便捷性。
在直播教学之初,众多师生的抱怨不过是刚刚走出舒适区时的正常反应(从教室空间走向网络空间),坚强的、善于学习、德行高尚的教师集体很快就会适应这种形势。诚然,这种新的网络教学方式匆忙起步,学校确有许多实际困难,老师也面临诸多挑战。
但困难就是课题,挑战唤醒勇气。说到勇气,想起了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曾说,“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
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