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地读了好几遍《好好学习》,将书中提到的概念都整理了出来,把每个概念都理解透。将书中的观点、思路、案例也都是反复地放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应用。转眼28天,也是时候有这么一篇总结了。不是一篇就能将书中的精华陈述透彻,这是第一篇,但决不是最后一篇。
1.遇见
在生命的某个时期,我们会与某一个人有一段美好的经历;在生命的某个时期,我们会与某一本书擦出耀眼的火花。我觉得,人与书的遇见和人与人的遇见是一样的,都是命中注定的美好。
曾经的我,生活一片混沌,不知前路在何方。幸运的是,当我读《好好学习》的时候,我混乱的生活中有那么一扇门在为我打开。“总有一本书改变你的思维,进而改变你的人生。”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我们会和生命中那一本改变自己的书相遇。阳春三月,我与《好好学习》遇见了,我与知识管理小灶班遇见了,我与小灶班中一个个素未谋面的小伙伴们遇见了。我想说,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
我虽不敢说“读书破万卷”,但活了这么多年也是读了相当数量的书的。可是总会感觉自己所读的书全是白读了,看了就忘,我既不能像别人一样出口成章,也不能像别人一样妙笔生花,更没法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那么多所看过的书,似乎成了我生命中的过客,在我的人生中匆匆划过美好的弧线,便再也没留下什么了。看到那些能将不同领域知识融会贯通的牛人,不禁在内心呐喊:这书究竟应该怎么读啊?
遇见了《好好学习》,我才明白,原来我陷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成甲老师介绍自己曾经的原始的读书方法时,好像就是在讲述我的读书经历。我一直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努力,所以,我读了那么多的书,却一直无法过好我这一生。《好好学习》改变了我对于读书的传统认识。当我们做一件事的理念发生改变,那么行为的改变是水到渠成的。
2.全新读书路的收获
(1)不贪快,不贪多
知识的大爆炸,让渺小且无助的我们慌了,乱了。那么多的书籍,逮到哪本看哪本。以前我看书的心态是,拿到一本书,首先就想着要尽快地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看完。不自觉地会去数数自己看了几本书,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有些陷入一种为了数字而读书的状态。看完几本书的数字,让自己内心很有成就感,却忘了读书最初的目的。一本又一本,只想着尽快读完这本书获得新知识,然后再去看另外一本书,去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成甲老师告诉我们,读书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我们要让自己读过的书为将来获取新知识提供帮助。现在读书,我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我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打造自己的个人知识框架。读书的快慢,读书的多少,都不在是自己所在乎的。在乎的是自己是否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2)对知识和学习的全新认知
什么叫知识?什么叫学习?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都没有想过这两个问题。我们每天利用或各种整块或零碎的时间在看书、看公众号文章、看各种各样的文字,仿佛这就会获得知识,这就是在学习。
什么是知识?书中告诉我们,知识是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我们所看的只是信息,能否称得上是知识,就看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信息改变我们自己的行动。
什么是学习呢?书中说,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书中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对于读书,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知识和学习的全新认知,是我对读书的理解的提升。就《好好学习》这本书,我反反复复,一直到现在还在看。我会不断检视自己,是否有将书中的信息转变为知识,是否有将对书中的一些领悟用来改变自己原先的假设。我将自己的收获记录在自己的反思日记中。
(3)反思日记
本书中,成甲老师专门讲述反思这一小节,用了三十几页。这还不包括其他章节当中涉及到的,另外,他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每天坚持1~3小时的反思晨修。他认为在提升学习认知能力方面,反思是最最重要和基础的技能,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人的进步和行为的改变,往往源自反馈。我们的成长来自于检查与反思。反思日记,就是这么一个帮助我们主动对行为影响进行反馈的工具。我将写反思日记列入了自己的微习惯清单,按照成甲老师的指导去写反思日记,这一段时间以来,感觉自己比以前知道怎么去读书了。在简书中,我发表了两篇“好好学习实践篇”的反思日记。大家可以做下参考。
(4)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是本书的一个核心词。看完整本书,如果说不出什么是临界知识,那我认为这本书就是白读了。临界知识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查理.芒果明确提出: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就必须理解并掌握重要学科的基本规律,并把它们当作基本的思维模型来处理问题。临界知识也遵循以简单的基础规律来解释复杂的世界现象。
如何寻找临界知识?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去阅读经典的书籍,从中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具体操作还是要看我们自己,要培养自己寻找事情背后规律的灵性。
当然这还不够,当我们发现事情背后的规律后,还要进一步寻找这个规律的原始出处。这样你才会对这个结论的可能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去寻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能够用更加底层、通用的规律解释,就不用新的假设。
如果我们找不到临界知识,那么有两个解决方案:(1)查询相关领域的书籍,看是否有现成的结论可参考;(2)自己提出一个合理化假设,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合理。
成甲老师非常贴心地专门写了一章《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让我们能够有所参照,指导怎么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这样即使我们自己所寻找的临界知识并不是他所写的这几个,我们仍然可以有例可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这些核心临界知识,我将进一步去研读,琢磨如何应用。在这篇总结中就不展开去说了。
(5)能力圈
能力圈这个名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什么是能力圈?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的,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
如果我们是拿着自己的某一项去跟别人比,那可能很难做到“比90%的人都做得好”。但是你会看到有人是网络营销+执行力这领域超过了90%的人,有人是敏锐判断+果敢试错方面超过了90%的人。成甲老师的能力圈基础是由底层认知和沟通这两方面能力构成。也就是说,能力圈可以是组合的。只要组合后的优势能做得比90%的人要好便是你的能力圈。
就算是暂时还没找到这样的能力圈,我们总能在生活中的那么多领域去培养属于自己的优势,直到做得比90%的人要好。
3.一路前行
你越努力就会越幸运。在读《好好学习》之前,我读了查理.芒格写的《穷查理宝典》,当时对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知识点都是一知半解,比如模型,框架等。似乎这句话还真有些道理,因为成甲老师对我在读《穷查理宝典》时遇到的疑惑,都在本书中进行了解释。
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断地阅读,就是我们自我进阶升华、自我填充的过程。希望大家跟我一起,一路前行,努力充实自己,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