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青葱岁月,终于到了不想讨欢笑,看看书,做些让自己小欢喜的事情,就这样把岁月过成简单。
看书的时间真是要挤的,挤挤就有了,一页一页,时间与页数和知识同样在增加,感觉有点好,习惯就好了,也就成好习惯了。
第一本书还是选择了张德芬的《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这个书名就直击心灵,把自己心灵安抚好了,做什么就轻松了。
书中对于爱情,对于婚姻,对于父母,对于伴侣,对于孩子,对于朋友都给了很好的解答,或许我们的生活比她还要繁杂些,但是万事皆一个理,先把自己修炼好。
对于父母,我们都多多少少会在父母面前退化成孩子,任性,犟嘴,我们在社会上做着老好人,所以在父母面前不要伪装,尽情得做着自己。可是我们逐渐成熟,幼稚任性经常会被批,发现在父母面前也无法抚慰自己脆弱,渐渐得把自己包裹起来,还会质疑这世间连父母也不爱我了,这种孤独或许就是我们每个人要面对的。可是我错了,书里说得很好,父母也不完美,我们要原谅父母的不完美,父母的唠叨我们认真去听,笑着答应父母就好,不要去争,至于日后行动自己决定。张德芬离过两次婚,这种婚姻让她父母肯定操碎了心,面对碎碎念的父母作者就是这样处理的,她曾经也痛苦彷徨过,在最无助的时候父母还对她说着狠心的话。中国的父母都是一个父母,爱孩子,也喜欢操控孩子。
对于婚姻,作者用失败来形容,但不是不幸福,第一段婚姻因为爱,爱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男人,第二段婚姻因为要结婚,选了一个很好的人,人确实好,可是没有共同话题,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有过两次婚姻的作者依旧相信爱情,有人问她为什么婚姻会如此失败,她回答想得太多,想要得太多。当然她这回答得文字比较好,我觉得作者是没有遇见真的爱情。就如她所说,这世界没有真爱,只有真的很爱。关于婚姻,作者不喜欢将近,我个人觉得中国人的婚姻绝大多数是将就在一起过日子,因为没有作者那样才华和优渥的条件,所以大多数选择抱团取暖式的生活方式,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至于爱情,婚姻不需要。
关于爱情,我喜欢作者的勇气,她说为了爱,会不顾名誉,社会地位,婚姻及一切而追求爱情,这也是她一生做过最疯狂的事情。是啊,平淡一生,飞蛾扑火式的爱情也追过,不后悔。
关于婆婆,作者同样也是无法处理好婆媳关系,她曾经用讨好式的方式去讨好婆婆,结果发现不仅自己心里憋屈,关系也还是很糟。后来她做了自己,对于要参加婆婆家的家庭聚会,她如果没事心情好就去,如果有事心情不好就不去,刚开始婆婆和老公很不开心,后来也就习惯了。接触少了,矛盾自然少了,不定时去参加聚会,婆婆一家还特别开心。但是作者有一个最大优点,不发脾气不会怒言,用温婉的语言去拒绝和坚持自己。只有自己舒服了,去做的事情才会开心,也才能传递开心,所以只要她开心去参加婆婆家聚会,这种快乐感觉肯定会让其他人也开心,相反,如果她不开心参加这种聚会也是带给别人扫兴。
所以一句经典语录就出现了,对我震撼很大,对于伴侣,“永远不要说狠话,要做狠事”,这句话各自去参透。
对于孩子,作者说了很多,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她教孩子的几个道理。不要轻易去评判一个人,她举了四个例子,第一个是一个妇女怀孕了,她生了三个哑巴两个瞎子,你会建议她去堕胎吗?第二个是总统候选人,第一个候选人和不诚实的政客有来往,会占卜有婚外情喝酒老烟枪。第二个候选人被解雇两次,大学吸大麻,每晚喝一大瓶威士忌,睡到中午才起床,第三个候选人是一个授勋的英雄不喝酒不抽烟没有婚外情。孩子肯定建议妇女去打胎,候选人选三。结果作者告诉孩子,他杀死了贝多芬,把希特勒选上了总统,因为第一个妇女是贝多芬母亲,候选人第一个是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
对于教育孩子是我们一生要重点学习的科目,但是作者说的不要对孩子过度期望,孩子才能健康成长也是有道理的。对于孩子我们要多给予他快乐,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说气话,在你想发火时,停三秒,然后不停地说:不要发火,这样不断修炼自己是会控制自己情绪的。
对于自己,不要在别人身上刷存在感,不要在乎别人看法和评价,别人的评价那是她们自身看人的观点,带着她自己的三观,她们的评价不能对你做出真实评价,倒是可以反窥她们。
自己舒服了,自己身上充满着爱与能量才能传给别人爱和舒服感。一个爱匮乏的人怎么可能给别人爱,遇事不是找同病相怜的,要找那些成功克服过来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真正想帮你,同病相怜的潜意识里希望你永远不能解决,他们就不会失去一个盟友。
写到最后,我们都要去做真实的自己,这样不会累,对于自己囧事或不堪回首的,坦然面对也坦然面对别人的指点,因为你在别人心里真的什么都不是,说说就过去了,你又何必去在乎别人呢?自己舒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