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狼孩的报道,大家听说过吧?
在印度加尔各答的小山村,人们发现了两个由狼养大的男孩,刚被发现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习性与狼完全一样。小的第2年就死了,大的虽然活了16年,经过人类7年的教育,也就掌握了四五个词汇,学会了说简单的几句话,智力只相当于3岁的孩子。
那请问:狼孩是狼?还是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涉及到心理学的一个名词:社会化。什么是社会化?简单的说,就是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具体的讲,就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社会化是人类所特有的,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过社会化,然后才能将外在的社会行为规范或者是准则,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行为标准,是社会交换的基础。前面说的狼孩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未被社会化的案例。
为了更形象的表达,我们借用李克富老师演绎的一个模型。李老师用有棱有角的方形代表内在的、原始的、未被社会琢饰的部分。用圆形代表被社会改造后,圆通、圆融的那部分。
刚出生的婴儿未经任何修饰,饿了就哭,开心了就笑,从内到外呈现的就是一个自然人的自然状态。我们就用内方、外方来表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养育,学校的教化,学校是社会化一个重要的途径,逐渐的掌握了一些社会规则,知道了:在什么样的场合下,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比较合适的,而不是一味的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呈现。
比如:你在单位挨领导批评了,你会怎么样?可能当时你心里非常的不舒服,没准在心骂领导,恨不得揍死他,但是,表面上,你可能会笑着说:“您批评的对,都是为我好,为我好…”假如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说明你社会化良好,我们用外圆内方来表示,内在有自己一个原则、准则,外在呢,又能与人和谐相处。那假如一听领导骂,你就立马跳起来骂他,他骂你一句,你骂他一句,如果他再骂你一句,你就扇他一巴掌,他扇你一巴掌,你又踹他一脚,他踹你一脚,那你就捅他一刀,一来二去,那就是警察服务的对象,需要社会机器——监狱对你进行再社会化,我们就说你社会化不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监狱里的那些人,首先,是病人,他控制不了自己,才犯了法犯了罪,需要经过强制再社会化来进行调整。
生活中还有一种类型 :他见了羊化身狼,见了狼变成了羊。这类人呢,在外边儿对谁谁都好,但是一回到家里,对爱人、对孩子不好,这就是我们口中常常说的欺软怕硬窝里横,这样的小朋友更常见。这部分人是心理有问题的人,是我们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日军侵华期间,有5个日本鬼子押着2000个中国人,把他们活埋了,其中不乏青壮年。采访其中的一个幸存者,“你们为什么不反抗呀?尽管日本人手上有枪,可是你们出来10个人就足以制服对方呀?!””我们知道我们根本不需要出10个人,没准8个人就足以把那5个人掐死,但是,我们更知道,出来这8个人是必死无疑的……”,2000多个人一起死无所谓,但让这8个人先死让别人活,那不行,这就叫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被过度社会化的人,他们往往是处于社会最底层,奴性,非常的自私,没有奉献精神,往往是民政部门服务的对象。单位里也有这种人,沾光了不吭,你要少给他5块钱,他就上蹿下跳。这就是过度社会化,我们用外圆内圆来表示。
一个社会化不足或者社会化不良的人,其心理是不成熟的,是不能很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的。其实每一个健康的人,我们只有一个生理年龄,但是可以有若干个心理年龄,也就是说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可以不相符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他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只有一个的话,会怎么样?也就是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他就只会以一种方式来应对,那结果也就不言而喻。所以,如果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太相符,或者太较真的话,他都不会调节和变化,这就成了问题。
其实心理年龄是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断的变化着的,比如4、50岁的我,在单位可以是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的参会领导,但是回到家里,在外面端了一天很累,我会以25岁的姿态,给老公撒个娇,发个嗲,过了一会儿,儿子回来了,我可能会以55岁的口吻给儿子说,赶快写作业去。那一转身,看见了我妈妈了,我可能会以15岁小姑娘的姿态去向老妈卖萌,让老妈给做顿好吃的,同样是我,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会呈现不同的状态。也就是说心理年龄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你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这就又回到德国的心理学家勒温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行为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关键要看是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下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