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第三法”,这是托马斯.戈登博士的著作《父母效能训练》里的沟通方法,应该叫它“没有输家”的方法。第三法是学过父母效能训练的老师和同学们习惯用的简称。是用来区分“第一法”和“第二法”的。
“第一法”,就是父母权威法,父母说一不二,孩子没有选择权和决定权。这种方法,或许孩子小的时候还会有用,恐吓、打骂、惩罚后,效果立竿见影,是70、80这一代父母惯用的育儿方法。但反作用会在孩子长大以后,不用依赖父母的时候,同样“立竿见影”的还给父母,逆反、离家出走、有暴力倾向、甚至自杀。
“第二法”,就是父母妥协法,孩子不按照大人意愿做事的时候,一哭二闹,父母马上投降——好吧!好吧!随你吧!妥协不是现在广而流传的“爱和自由”,妥协是父母放弃了自身的需求,放弃了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大好时机,是地地道道的溺爱。这样长大的孩子,情商都不高,因为满足他的期望大于一切,他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
“第三法”,没有输家,父母放下身段和孩子沟通,尊重彼此的需求,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提出解决方法,从中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达到双赢。
昨晚飏飏和往常一样不想刷牙,而且反抗情绪比较激烈。我坐在厕所里,抱着狂哭的他,对他说:飏飏不想刷牙,飏飏真的不想刷牙。
飏飏:我不要刷牙!我要玩!
妈妈:你可以哭一会儿,我在这里陪着你,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再刷牙。
哭了一会儿后,飏飏开始提要求——
飏飏: 我要玩,我不要睡觉,我要下去玩!
妈妈: 下面灯都关了,很黑。
飏飏跑出去看了看黑洞洞的客厅,又跟着我回厕所:我不要刷牙,我不要刷牙!
妈妈: 这个是妈妈今天新买的小兔子牙膏,橘子味道的。你不想试试吗?
飏飏继续提要求:我要喝香蕉牛奶
妈妈:家里没有香蕉牛奶,喝牛奶berber好吗?
飏飏:我不要!我就要香蕉牛奶!
妈妈:家里没有香蕉牛奶,那妈妈今天下班的时候买了巧克力牛奶,你要喝吗?
听说有巧克力牛奶,这时飏飏已经停止哭闹了。
飏飏:嗯!我要喝巧克力berber!
妈妈: 好,那飏飏先刷牙,妈妈去给你热巧克力berber。
飏飏:不要!我要先喝巧克力berber。
妈妈:那我们现在一起去热巧克力berber,喝完了以后再洗漱。
飏飏:好!
然后我俩手牵手一起去热牛奶喝牛奶。
可是事情没有这么圆满,喝完牛奶以后的飏飏,直接冲到卧室的床上躺着,不下来了!
面对不守信用的小飏飏,我突然想起来《父母效能训练》书中,孩子没有遵守第三法的约定时,戈登博士是怎样教会我们的——
我站在门口没有走过去,对着飏飏做出委屈的表情:刚才我们说好了,喝完巧克力牛奶就刷牙的,可是飏飏没有去刷牙,而是躺在床上,妈妈觉得被欺骗了,觉得很不公平,因为飏飏没有遵守约定。
飏飏听了我说这样的话,做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我超爱他的这个表情,萌萌哒!)但是没有马上下来,在床上滚来滚去,我没有动,又重复说了一遍上面的话。
然后他拿起床头的故事书,跑过来,说:给我讲嘛!给我讲这个书嘛!
妈妈:我才不要!我很不开心!不想给你讲!
飏飏:那刷完牙再讲吧!
妈妈:好吧!那刷完牙妈妈就给你讲这本书!
然后,我俩一起去刷牙,飏飏洗完澡以后,一起躺在床上美美的讲了两个故事,飏飏睡着了。
我想如果没有遇到《父母效能训练》,面对不愿去刷牙的飏飏,我肯定会用第一法:拖着他的小手,把他按到洗漱台,吼叫着喊他必须马上刷牙,他开始会激烈反抗,可是他是那么的弱小无助,没有我的力气大,被拖拉硬拽着,只能用大哭不行动来抵抗我,然后我会威胁他:不刷牙我就会打他,或者直接打他几下,他吓的不敢大哭,哽咽着完刷牙。然后每天仅有的两个小时亲子时光,就这样在大家的愤怒和筋疲力尽里度过了。
我不想也不要,不要等我老了以后,后悔儿子童年这短短的几年里只有我的打骂声。我希望在他能陪在我身边的时候可以有很多很多有爱的回忆,这样待他长大离家的时候,可以有这份爱支撑他走南闯北,可以有这份爱填补我对他依恋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