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知识的敬畏程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前几天,表妹和我微信聊天,抱怨孩子吃饭拖拉磨蹭,还各种挑食,眼看着他越来越瘦,烦躁不已。隔着屏幕,我感受到了她的焦虑和无奈。
在她孩子一岁时,我发现他吃饭习惯不好,边吃边玩,还要家长各种哄,才肯吃一口。一顿饭下来,经常要一个小时,中间要加热几次。我给表妹建议,要多学习一些育儿知识,对孩子的不好行为即时纠正引导。表妹的回答是,没有时间,也静不下心来学习。至今,孩子六岁了,问题愈演愈烈。
当然,我还是坚持建议她多学习育儿知识,她依然漠然。看着每天沉迷于抖音的她,我无言以对。
然而,轻视知识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我前段时间兼职运营社群,主要是引导群里的人一起听书。每天,我定时在群内发优惠券,领取使用了的人才能听课,而且可以永久回听。我发现,没过2天,群就安静下来了,领券的人也少之又少了。100人的群,领券的人只有15人,而真正使用的只有8人。我每天在群里分享的学习心得,也无人问津。暂且不说书讲得是否合胃口,就冲免费得而且是超级经典得书籍,我都不会错过一本。但事实上,只有8%的人愿意动动手指将免费的书籍收入囊中。
是什么原因到导致人们对知识的轻视,对学习的冷漠呢?我分析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学习是逆人性的;
2.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
3.学习的效果无法立竿见影,缺乏吸引力;
4.观点太多,容易产生选择焦虑。
学习是逆人性的—大脑是不爱思考的
我们的大脑生来懒惰,是不爱思考的。大脑分为感性脑和理性脑。感性脑来源于我们的记忆、经验,理性脑来源于思考,我们习惯优先使用感性脑。在遇到问题时,大脑第一时间会提取记忆和经验,这会给人造成一种“我都会”的假象,也就不再进一步思考好坏与对错,直接取用了经验。
而学习的过程是接受新知的过程,需要启动我们不常用的理性脑。这个时候,大脑是负重运行的,从而会产生逃避心理。
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这本书提到,人的认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95%的人处于这个层级;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4%的人处于这个层级;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0.9%的人处于这个层级;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0.1%的人处于这个层级。
通过这个认知图,也能很好的理解我表妹和那些学员为什么对学习没有热情了,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
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学习缺乏吸引力
学习不像买衣服,没有立即体验成就的快感,学习效果无法即刻变现,因而吸引力较弱。近期,我参与了一个团队的带班学习,学习内容是瘦身锻炼,我主要任务是鼓动群内学员坚持练习。带班几天下来,群内打卡率持续下滑,有些人坚持了两周发现斤两没瘦,就完全放弃了。在互联网带来的快闪体验时代,学习这个漫长的动作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因为它给不了人们追捧的快感。
观点太多,带来选择困扰:
我在养育孩子的前两年,各种育儿观点铺面而来。这位专家说孩子不要一哭就抱,那位大咖说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这种互相驳斥的观点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在不确定该如何取舍之时,我居然有很长一段时间放弃接受育儿知识,因为这样我就不用纠结了。而现在,我为当时放弃学习的行为懊悔不已。
然而,即便人生来是不爱学习的,但那些人生赢家,都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爱学习。
如何让自己主动学习呢?
建立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支撑你一生的信念,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当你确定了人生的价值观后,就会拥有一生为之努力的目标,进而拥有前进的动力。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就是你该成长的空间,从而激发你主动学习。
京东前副总裁路聘,在事业巅峰期,选择了重返校园。路骋坦言,当假以时日即可到手的一亿人民币财富,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的确难割舍。但更难割舍的,是自己“读书的梦想”。
在守住辉煌和投资自己的抉择下,他选择后者作为核心价值观,最终再创奇迹。
空杯心态
如果想学到更多知识,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对知识有敬畏之心,敞开的心态接纳不同的声音,你的认知会逐渐提升。在这个良性循环下,自主学习将会成为习惯。
关注杨小米(公众号:遇见小mi)多年,也看到了她一路快速的成长。她的特点之一,空杯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大到关键采访,小到与友人间的聊天,每次的经历她都认真的作为学习的过程。这也是她从一个普通职员摇身变为公司老板的关键因素。
你对知识的敬畏程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跳出思维陷阱,不给自己设限,敬畏知识,爱上学习,才是最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