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亮谷
离开佩特拉,去往约旦南部当地称为Wadi Rum的地方。这是一处奇特的地貌,又称月亮谷。找遍网络,可以明确的是Wadi是山谷的意思。至于Rum,维基百科英文版说意思为Roman即罗马人,中文版说意思是酒红色(我心想你怎不干脆按英文翻译成朗姆酒),还有人解释为“高处”。至于为什么又称“月亮谷”,就更无确切的解释。一说因为此处地貌不像地球而像月球故名,另说因为入夜月光皎洁引人入胜。
这里的地貌概括来说就是红色沙漠和山丘的结合。沙漠,在一般印象里是无边无际的黄沙漫漫,骄阳似火,驼队跋涉……在这里,红色沙漠间四处点缀着拔地而起的大小山丘,没有沙漠一望无垠的辽阔,倒像是山间峡谷被不知从何而来的红沙填没。这里的景致不止一次作为火星地表被搬上电影屏幕,不知该处的别名是否因此应改为“火星谷”。
一位当地贝都因小伙开着他的敞篷Toyota带我兜风。小伙儿很热情,英文很好,两小时的时间因为他的导览充实而美好。他带我看了沙漠里的水源、古文字崖壁、电影取景地,还特别让我赤脚爬上一座小沙山去感受沙漠。表层的沙在阳光的照耀下很温暖,下层的沙温度稍低但也很舒适。卷起裤脚,我手脚并用地在沙丘上深一脚浅一脚向上“爬”行。一气冲上半山腰,一边累得直喘一边打量着处境: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而下山似乎是更长的路。想放弃,休息片刻直接下山,但另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不可以。此刻我忽然明白了“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古语。旅行中通过身体力行在异国他乡与中国古人心灵相通是一种美妙的感受。旅行的意义若是读万卷书后用行万里路去体会和提高,那这一刻是否恰到好处?
导览快结束的时候,小伙告诉我,他看出近年来中国游客增长迅速,他希望抓住这一机会,与接待中国游客的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目前设想包括设置中文网页和开发特色攀岩项目。我鼓励了他的想法,同时联想到如果佩特拉的管理者能像他这样爱动脑筋,那么我在那里的体验一定能有所改善。
因缺乏便捷的自月亮谷去死海的公共交通,我雇了一位大叔开着自家车带我前往。大叔英文不错,一路解答了我许多疑问。他曾在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工作过,他认为沙特太不自由,而阿联酋有些人因为有钱而傲慢。大叔家有四个孩子,前三个都到了婚配的年龄。谈起男婚女嫁的习俗,大叔说如果男女双方你情我愿,那么可以通过双方父母安排婚事。男女婚前理论上不可以私下约会,但现在年轻人经常偷偷这么做。他还说早些年如果婚前男方追求女方,触碰了女方身体,女方家人甚至可以要求男方偿命。我问女孩是否可以追求男孩,他表示闻所未闻。谈起中国,他提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约旦港口城市亚喀巴一度有许多中国人开设的按摩场所,吸引了无数约旦人前往。那段时间遇到出门的人,一问都是去往亚喀巴,不久政府便关停了相关经营。
愉快的聊天后便是昏睡,一觉醒来车已抵近死海北端的酒店。
(五)死海
《死海不死》这篇早年课文以及一个人漂浮在海面看书的图片,足以让死海列入行程。
死海面积很小,实际是一个咸水湖,湖面海拔位于海平面以下四百多米,是地球最低的地表平面。死海蒸发量很大,所以湖面常年雾气笼罩。正因蒸发量大,所以死海水含盐度高,同时也面临着日渐干涸的危险。
11月的死海气温、水温怡人。在救生员的帮助下,不会游泳的我放松心态,成功平躺在水面上。因为酒店的须知告诫勿让极咸的海水进入眼睛、嘴巴和耳朵,我上抬了脖子,以使耳朵不进海水。我放松身体的其它部分,特别避免上抬双脚以保持平衡,唯恐扎入水中而不得不上岸冲洗眼睛。为了保护眼睛,我还特意戴上了墨镜防止海水喷溅。我也不想被迫喝入死海海水,因为在南海浮潜时所尝过的海水已经咸得令我印象深刻,再难想象含盐度是南海十倍的死海水的味道。漂浮的惬意并未持续很久就被脖颈的辛劳所取代,我只好上岸(事后想来也许耳朵进水无甚影响,我甚至怀疑自己看错了须知的内容)。
上岸的必做事项是全身涂抹死海泥。海泥就在岸边浅浅的水下,但泥中经常混入小石子、贝壳碎等坚硬小物需要注意。如果脚因踩到某物被划伤,伤口被高盐海水浸润的滋味估计会是刻骨铭心的。海泥无味,呈墨绿色。因时间有限,我仅涂抹了少许。冲洗过后,我惊喜地发现皮肤明显光滑了许多,想必是海泥的去角质作用和盐水发挥了功效。
体验完毕,收拾行囊,奔赴约以边境。下一站: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