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读书的画风是这样的,兴冲冲的买书,迫不及待的看书,认真的拿笔在书上勾画写心得,还专门拿个本子记笔记,看完,满足感爆棚,觉得自己又掌握了不少,人生又进阶了一步,可到第二天就忘的差不多了,过上一阵子,再把书拿出来,哇!又是一本闪亮亮的新书...
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是这样呢?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我的大脑还是没有什么精进呢?原来我读书的完全没有读到点子上!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说明人脑在学习中遗忘的进程很快,遵循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在获取知识的一天后,不抓紧时间复习,就只剩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在知识的获取阶段,我们就逃不过遗忘的陷阱,快速的输入也同时伴随着快速的遗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在向知识海洋的第一步就被限制了。那怎么做呢?
1、通读一遍书,合上书后,在本子上记录你看完书后所记的内容,包括观点,观点的阐述等等。(建议采用思维导图)
2、一天后再写一遍,这一遍细枝末节的东西可以去掉,梳理书的主要概念,并回忆书中对这些概念的解释,标注自己不清楚的点。带着这些疑问点再去翻书,着重看没有记清楚的地方,强化记忆。
这两步做完,相当于我们把食物塞到了嘴里,但我们只是知道了别人的知识,别人的观点。
初级进阶:强化理解
吃到嘴里的东西,不细致的咀嚼是没法下咽的,同理获取的信息不理解是没有任何的价值的,假如你不理解书中的一章节?一段话的意思,要想牢牢记住或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到了理解的阶段就止步不前了,而只有超越它才能技高一筹。
高层进阶:知识的拓展
在经历了吸收,理解的阶段后,进入更高一阶的拓展,拓展才是整体学习的真正开始。拓展的方式有三种:深度拓展、横向拓展、纵向拓展。
深度拓展:探究知识的背景
技巧:建立知识卡片,卡片上记什么呢?
例如:
1、 人物情况(作者,或者书中提到的人物,他的经历,背景,故事)
2、重要的概念或者原理
3、概念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
4、发现是如何做出的
5、书中的经典句子
深度拓展是牢牢记住知识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最花时间的工作。
横向拓展:与周围的知识建立连接
知识不会孤立的存在,与次类似的结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在哪?不同的地方又有哪些?同一个作者还有哪些发现和理论!同一领域还有哪些发现?围绕同一结论还有哪些研究和发现?这些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之间可以建立怎样的联系?
这个过程可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想要构建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读该领域的多本书籍,这些书籍中反复出现的一些概念,理论,关键词,方法,就这个领域最重要的一些内容,需要重点去理解。
我们大脑的识别模式,在不同的书中发现他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从中建立、生发出自己的理解和知识体系。
《高效能阅读》作者原尻淳一就是在阅读了百余本关于读书术的书籍之后,才写出了一本包含其亲身经验的畅销书《高效能阅读》无疑他就是高效阅读方面的专才。
纵向拓展:知识的跨界
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计算机智能可能需要仰仗生物学的知识?水的流动问题可能是汽车驾驶的灵感来源?地震的预测可能与八国联军事件有相似之处?纵向拓展要求在结构间建立高速通道,它有益于创造性的思考,赋予人们神奇的力量。
《如何高效学习》里提到:
良好的知识结构就像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城市地图,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在每学习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都会自动地和其他知识产生联系。
技巧升级:教就是最好的学:费曼技巧
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要给一个八岁的孩子教会这个知识点
8岁孩子基本的词汇都已经掌握,但他毫无这方面的知识,你要用浅显的他能听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并确保他能听懂。
第三步:当你说不清楚,感到困惑的时候,返回去,重新学习,直到搞懂为止。
第四步:简单化,运用类比
如果你发现你的解释很啰嗦艰涩,就尽量用直白简单的语言表述它,活着找类比去形象的阐述。例如,把读书的过程比喻成吃饭的过程。
终极目标:应用实践
获取知识不等于产生价值
所有的知识离开应用实践都是纸上谈兵,有再多的管理知识,也不如管理一家工厂来的有效。所有的医学知识离开具体的病人都是没有意义的。同时通过将知识的应用于实际,知识就会记得更加牢固。
持续的输出和运用
写作-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文章不断的输出,输出的过程就是一个再次学习,熟悉的过程。这篇文章就是我的输出。
计算机-除了编程这些明显的应用,计算机科学也是寻找问题的有用途径。
管理-如果你没有一个团队可以管理,那就用来管理孩子好了,管理孩子跟管理员工也是相同的,奖励惩罚机制,KPI考核等等
关系学-相信学习了之后,会帮助你处理好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感谢耐心看完此文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