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代沟?
小学语文题关联词填空:
他____牺牲生命,____出卖组织。
60后填“宁可,也不”
70后填“害怕,所以”
80后填“与其,不如”
90后填“即使,也要”
00后填“白白,忘了”
评论:这几个回答分别体现了60后的无畏,70后的无奈,80后的自我,90后的叛逆,00后的呆萌……
面对同一个事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不同年龄段的人就表现出了不同的判断,这是为什么呢?
套用樊登老师讲的《社会性动物》中的原理解释一下:
人的部落心态,喜欢分”我们”和“他们”,人们按照不同年龄段也划分了不同的“部落”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这些“部落”成员都竭力维护着各自“部落”的利益。
代沟就这样产生了。
人的从众心理,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形成的对普遍事物的认知是相似的。比如:60后要解决温饱;70后关心工作;80后发愁买房;90后注重创新;00后担心被鸡。每个时代人们关心的主题都不一样。
代沟使不同思想的人互相无法理解。
我们大脑中都有一个认知吝啬鬼,喜欢用经验而不是信息做决定。经验就是大脑对该事物形成的初始化网络。
代沟使人们面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判断。
试着给代沟的产生一个另外的解释:
人类面临事物时产生的第一反应,便是初始化,当第一次给这个事物赋予了一个结果,大脑神经元就形成了对此事物的初始化网络。
例如:孩子第一次看到一个柠檬,第一反应它是个水果可以吃,接着尝了一下太酸了,试着泡水喝挺不错,见大人做饭的时候也会放一片,孩子便形成了对柠檬的初始化网络:直接吃不好吃,能做饮料,能去腥。
生活背景+受教育程度+社会圈子等因素影响着大脑神经元对事物初始化网络的形成。
当影响因素重合较多时人脑形成的初始化网络就是相似的,反之影响因素差异越大,初始化网络差异越大。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形成代沟,就是面对事物时大脑是根据各自形成的初始化网络做出的判断,而不是理性的站在同一个角度思考得出的。
例如:有一次我要去接我妈妈来我家小住,妈妈说:“那你来驮(tuó)我吧!”听妈妈讲完我捧腹大笑,这就是妈妈对“接”这件事构建的初始化网络就是“驮”。所以现在的很多网络热词我们说给家长听他们不明所以是多么的正常。
初始化网络一旦形成,想重建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出现的新鲜事物,理性的构建初始化网络。并不断更新思想,更新旧有的网络,是我们消除代沟的关键。
想象一下没有了代沟,孩子不担心家长的过度干预,家长不为孩子的学习而苦恼,家长和孩子可以轻松无障碍交流,该是一幅多美的画面。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勾画这幅美丽的画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