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享受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曾经悠然自得的慢享受,正逐渐被碎片化、快餐化的生活所代替。而纸质书也被电子书所削弱。
还记得小时候,要买一本书,只能去新华书店选择,那时候的书店虽然不大,书籍的数量却是不少,各科目分类细化,很容易就在书店泡了一个下午。那时候年纪还小,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喜欢看未解之谜一类的图画书,后来才发现都是些哗众取宠的东西,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类猎奇书籍,直到现在还在我的脑海里留有印象。
后来上了大学,读书就从图书馆借,从小书店租,看的无非是一些武侠,漫画类书籍,那个血气方刚,朝气蓬勃的年纪,无论是武侠世界里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亦或是漫画里的友情羁绊,生死相杀,无不宣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参加工作后,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文章的铺天盖地,形成了一种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即使不喜欢,也还是被动的接受着这一切。偶尔还会买一些纸书,但总是看很长时间才能读完一本,新媒体文章的快餐式阅读,逐渐侵蚀着传统的阅读习惯,从此阅读只剩下了浏览。
后来买了一个kindle,虽然同属电子设备,但独特的设计感就像读纸书一样,慢慢又寻回了阅读的乐趣,由于携带方便,出差时尤其喜欢坐在火车上读书,既可以打发漫漫旅途,又可以享受书中的世界。出了携带方便,还有就是容量很大,小时候一个新华书店的内容装到一百多克,手机大小的设备中,无疑成了出行者的福音,而且手持方便,躺立坐卧,任意一种姿势随你解锁。
曾经去过内蒙的卓资山,盗版书的集散地,大小书店随处可见,各种中外典藏,古今名著,充斥着书店的每个角落,你要找什么,只要道出名称,老板立刻翻箱倒柜,给你拾掇出几个版本,任你挑选,纵然他家店里没有,七大姑八大姨家也能找到。
还有国内大学校园,几乎每家的地标建筑都是图书馆,有的学校甚至标榜国内藏书量达到第几名,数层楼内,摆放着的都是一排排的书架。
仔细想想,除去那些极具收藏价值的书籍,剩下的休闲、财经、养生、教科书等等都不需要使用昂贵又具质感的纸张来印制,也无需费心做出独具创意的装订设计。这类书籍完全可以被电子书取代,不但成本降低,也不用担心时间久了纸张损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少砍许多树木。
当然,尽管纸书的市场受到了电子书的挤占,但并不会消失,尤其是那种经典名著,纵然不是为了收藏,但将书捧在手中,闻着纸香,慵懒地躺在阳光下,把身心都交给书本的感觉是任何电子设备都取代不了的。
对于汲取与收集数据的角度来看,阅读纸本还是电子版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些漂亮又不忍割舍的杂志以电子的形式,解决了困扰我的空间问题,和收纳的时间问题,让我得以用更轻松的心情、更简单的工具配备,移动自如地到更多地方与人们分享生活。况且,过分强调纸书和电子书孰优孰劣并无意义,毕竟读书的乐趣在于内容,在于心境,能被感动心灵,学习到知识,采用什么方法,不过是过河之桥罢了。
所以阅读不会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