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我都听过一句话,“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似相反的说法,究竟谁是谁非?答案却是并无对错,三个字概括,“看情况”。
内驱力特别强的人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安然自若,甚至创造自己需要有共同磁场的环境,而内驱力弱一点的人,可能需要环境的力量(外驱力)去推动,激发潜力。
而我个人更多的是一个外驱力来推动自我内驱力的人,环境的力量对我成长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感悟出的一句话:不管在哪儿,都一定要尽可能的寻找甚至创造好的环境。如果你真的想往上走。
回顾一下我个人的成长历程,虽然有些经历在之前的文章有写过,如果你经常阅读我写的文章,但是你可能也会发现,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同一件事,同一个案例,所以接下来我从环境这个角度去解读。
先分享我是如何给自己换个环境去提升调整状态的案例。
高三的日子,有时候很压抑,我记得那天上午下课后,自己内心特别的郁闷,我趴在桌子上,本想用睡觉来缓解,但是却发现睡不着,很压抑,看到周围人要么下课放松自在,要么集中精力刷题,我却和自己在做斗争,沉浸在情绪化中,有对比真有“伤害”。
怎么办,我于是做了个决定,接下来的两节英语课,我不上了,干嘛去?一个人跑到操场,换一个开阔的环境,通过跑步来缓解,现在还依稀记得自己跑出汗后,又去商店买了个菠萝,然后看到有两个人在打羽毛球,我觉得生活其实也挺不错的,心情顿时释怀了,于是啃着甜菠萝走到教室,该干嘛干嘛!
创造环境的案例也很简单,上大学发现和自己当初上高中期待的样子非常的不一样,说好的“美好”呢,其实不是大学不美好,只是刚上大学的我比较迷茫,自己过得不美好。我也不喜欢呆在宿舍追剧,睡觉,玩游戏啥的,咋办,自己创建社团,用文字用说话去影响吸引一些和自己磁场相同的人,比如这群愿意参加活动的人至少可以说明一点,有上进心。
以前是寻找或者创造线下的环境,后面发现这远远不够,因为线下活动大家可能不一定同在那个时段都可以参加,而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群,那所有的社群都是好的社群吗?非也!那怎么区分,判断?其实也很简单,付费/免费,一般来说付费的社群都是经过筛选的,质量高一点的社群,所以一个简单的途径是付费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群,最好是对自己有成长的社群。
我个人而言,先后付费加入了大数据思维社群,007不写就出局社群,一块输出社群,思维编程社群等,有的时候自己写作没啥动力,看看社群其他战友写的文章,受到同辈力量的推动,继续硬着头皮码字。当自己学习编程觉得太难想放弃的时候,看看战友写的实践作业,又觉得他们可以,那我也可以,于是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只为用R编程语言结合数据分析思维把那个kaggle上关于预测泰坦尼克号生存率的项目硬是啃了下来。
为了促使自己写作日更一直持续下去,组织“49天成长活动”几十个人一起写作,我自己也慢慢培养了写作记录的习惯,进而又影响007周更的几个战友,大家一起日更,所以写作的路上,我并不孤独,是这样一群人组成了一个线上良好的环境推动我前进。
上次听了北大博士后核聚老师的课程,收获最大的一点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是让自己的知识,技能,收入呈指数级增长,如何做呢?暂时我不知道,既然没人能证明我做不到,那么理论上我是能做到的,背后肯定有方法,但是我必须无条件的相信自己。
那么第一步肯定是需要寻找一个好的环境,看到活人做到很重要,路还长着,慢慢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