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点糟糕和沮丧的早晨,因为欢小弟不吃早餐让姥姥训斥一顿,于是大哭不止,姥姥非要我给他“教训”,让他哭不理他,等他在哭泣中自我反省得到教训以后长记性,她跟我说这个孩子脾气太差性格刚硬,吃硬不吃软,所以跟他说什么都没用,只有给他苦头吃,因为我去抱他安抚他而被姥姥说是在娇惯他,最后追根溯源说全是我坚持母乳的错,因为孩子贪恋母乳所以不想吃饭,因为孩子贪恋母乳所以睡不好觉,因为孩子贪恋母乳而见娘愁,因为孩子夜奶不断而导致牙齿色素沉着,罪魁祸首就是母乳,所以最好断奶!
其实听孩子哭,看他满脸是泪伸出小手边哭边叫妈妈要索要拥抱我根本不能坐视不理,对一直坚持亲密育儿的我来说最怕的就是孩子从小安全感缺失,所以我愿意陪着他抱着他任由他发泄情绪,等他平静下来再慢慢跟复盘,我不喜欢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我不会制止他哭,我想教会他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不管他当时有多任性多暴躁,甚至气得我跳脚,我仍旧会告诉他,无论如何妈妈无条件爱你。
而坚持母乳是我生产之前就坚定的想法,至少到两岁,我知道这个过程有太多辛酸泪,并会面临各方压力,但我还是一路走了过来,为了我的孩子好,可以睡不好,可以放弃说走就走的自由,只要他需要,妈妈随时都在,漫漫长夜哪怕是受了惊吓一转身妈妈就会把他拥入怀里,妈妈会保护他,直到他可以独立飞翔。
而我的母亲性子急,她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吃饱营养均衡发育良好,希望他睡得香长身体,只是有时她的教育方式特别激进简单粗暴,她不允许孩子哭,她希望孩子如她心目中的标准一样“听话好带”,她一生气干脆把孩子扔下任由他哭,不理会他的情绪,我去抱会被说是在娇惯他,会让他无法无天,长大后更没规矩。
而我并不认同,亲密育儿不代表是在宠溺娇惯孩子,相反规则与爱并不冲突,他只是一个一岁九个月的孩子,需要很多的耐心陪伴和爱,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当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只能用哭声来代替,他是个独立的个体,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而不是强行满足我们的意愿,只要不学坏,他完全可以不乖,不必按照大人设定的好孩子的标准去做,为了迎合大人以及保全大人的颜面而委曲求全,这不是我想要的孩子,他经由我的身体而来,却并不是我的附属品,他选择我做妈妈,我们的缘分特别珍贵,我愿意耐心陪他长大,愿意倾听,愿意试图去理解他,而最不愿意忽视他甚至“抛弃”他。
我在上班的路上回想了一下自己童年的创伤,突然发现我现在的想法很多都是在反馈折射童年的创伤,我想要通过孩子疗愈童年受伤的自己。
我生下来因为妈妈乳头凹陷没吃过一口奶,所以我想要给我孩子母乳,给他提供最好的免疫力。
我很小就被爸妈分床睡,他们工作很忙疏于陪伴,我是爷爷奶奶带着长大的,小时候为了可以和妈妈一起睡觉,我就特别希望自己能生病,这样就能拥有和妈妈一起睡的机会,得到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可以依偎在妈妈身边,享受母爱。所以现在的我就想给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愿意陪他睡,在他需要我的时候及时给他回应。
我妈在我小时候就喜欢拿我和别人对比,尤其是和我同龄的一个亲戚的女孩,夸她开朗大方,夸她嘴甜懂事,而我性格偏内向,面对陌生人会怯懦,整个人很慢热,不会打扮,胆子不大,遇上不会的作业有时还会急得哭,学习上争强好胜,我很努力,就是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以至于高二时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引发了轻微强迫症不得不回家休息两天,之后还会间或复发,被神经症折磨痛苦不堪,所以到现在我都反感比较,我不会拿我的孩子去和其他孩子对比,他有很多不足,当然会技不如人,但我完全接纳他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更希望他做想要的自己,无愧于心就好,不必功成名就,没有比好好做自己更开心的事。
我的孩子的到来是在疗愈我,我最害怕的画面是被抛弃,所以每当我看到有小孩儿哭着喊着妈妈(爸爸奶奶婆婆爷爷)而走在前面的大人无动于衷还边走边骂问你听不听话,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个画面会让我心痛,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成为这个画面的主角之一,而我的母亲却在逼迫我这么做。
这个早晨让我想到了许多,我甚至想亲自把他带在我身边,我拍他因此而留下心理阴影,所有大了后的心理创伤都是小时候种下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只是自己有时浑然不觉。
原生家庭问题太多,而住在一起的几代人的家庭更是矛盾重重,这让我有些疲于应付,我想要蹲下来拥抱一下小时候的自己,告诉她别害怕,我会慢慢疗愈,善待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