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叶老师为我们分享的话题是推翻常理的,这样做的目的只在破除大家落后的生活工作的旧姿势。
今天的话题是:今日待办清单是一个谎言。
很多的朋友觉得自己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他们会说我也会列事务清单。
然后叶老师就会问他们说你列的这个清单是多久的,他们一般就会说你今日待办,那么今日待办指的是什么呢?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今日待办指的就是今天要做的事情。
很多人会把一天自己要做的事情列下来,然后就开始做,大家往往先从简单的开始,这样做着做着,到后面那些重要的事就不愿意做了,这样就造成一个后果:今日事没有今日毕。
于是就造成大家会有严重的拖延的心态,我今天列项的计划没有完成,很不开心,所以就有了焦虑,就不能很好地结束,这一天可能还会有晚睡,睡眠质量不好,这样的一些情况出现。
但是到了明天很多人又会忘记了,把昨天的任务拿出来完成,再加上很多人没有很好的记录工具,所以列下来的事物清单总也不能完成,所以大家可以在这里就回忆一下,你写下的那些今日待办有多少是完成了的呢?如果这样的事情所占比重过大,那说明这个今日带班的方法就不够严谨和灵活。
是呀,我曾经也有写今日待办的一些习惯,我每天会写很多的便利贴,贴在我的电脑的各个角落上,有时候没做完,顺手把它丢在垃圾桶里,这个事儿就这样过去了,过了很久很久才突然想起来。想起来的时候可能就宁静,要必须完成这件工作或者临近检查的时候了。于是马马虎虎网上下载一点,修改一点,就这样应付了事。如果说这个事情很急,那么可能就会出现晚上加班熬夜,甚至嗯焦虑失眠这样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记忆中这样的今日待办最多的就是写论文,每次把论文的要求写下来放在那里,看到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没有及时的做,于是就把这个事情给忽略了,这些年我忽略到掉的论文都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因为这不是我必须做的,它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件,所以经常就把这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给落下了。
当今天安排要做的事情没有完成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撕毁了自己所定下的协议,这样是很不好的。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叶老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从今天开始废除今日待办清单,改用我们易效能推荐大家的日程+情境清单的模式。
日程是你今天一定要做到的事情。 他跟今日代办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日程表上只能写少量的失误,就是那些确定了今天一定要做的事情,比如9:00~10:00必须要召开的会议,12点要与朋友约定好的见面等等这类的事情,我们叫日程事件。
除此之外的事情,我们把它放到清单中,不以天为单位,而是你近期要做的事。近期要做的是我们称之为行动跑道清单,他的行动范畴在未来一周左右,而非局限在一天两天,这也就是说大家需要把未来一周的所有事件放到清单中,但不用今日代办,当然根据大家自身的需要,这一周的时间还是可以变化的,比如说两周等等。‘
初期叶老师建议大家使用一周,在这一周里大家做事就可以按照情境来分,比如在家能做的是打电话能做的,是在电脑上能做的是外出能做的事,在办公室里能做的事委托别人要做的事等等,这样就做出了分类,这叫情境。
日程失误是一天的,而情境事物是长期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大家就可以做到,日程是严谨的,而清单是灵活的,日程上的事定下来就一定要做,如果意外发生决定不做了,那就要及时把它删掉,清单上的事务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根据你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来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
叶老师建议大家先选择做重要的事情,当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突发的状况发生。当意外发生,从而导致我们没有做清单上的事务时,由于我们没有安排,具体哪天要完成该事务,这样就不会造成我们有拖延的感受,这时我们的心情就是好的,这样我们也就不需要过度频繁的去修改自己的计划。
所以这样的计划堪称完美,今天叶老师为我们分享的话题是今日待办清单是一个谎言,它是造成你拖延心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建议大家使用事务少而精的日历以及事务多而灵活的清单系统来管理自己的日常,这样你的拖延就会越来越少。
我的一些体会在一阶上面,我们学习了to do清单和日历的用法,但是我当时还是没有分清哪些进入日历,哪些进入清单,今天输出这一讲以后,我终于理清了这之间的关系,日历就是今天的事情,当然日历上可以是今天一天内可以完成的事,也可以是具体的时间点完成的事情。清单上面有两类,一类是两周内的紧急事件,一类是两周以外的事件,叫其他代办。那些每天都重复的事情不要放在日历上,就像叶老师说的,不要在日历上跑步一样,那些重复的事情放在清单中,他每天都会提醒你,然后做完一件打个勾,做完一件打个勾,你就会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事。每天我们做反思的时候,我们就看看自己的日历,看日历上做了多少,清单上的事做了多少日历上的事是紧急的事,清单上的事是不紧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