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电话留言:我今天又到小张的地里砍了些萝卜白菜给你带了一些来,你别忘了拿。
冬日的萝卜,冬天的山药,放上姜片和油盐清水一煮。
入口即化的口感和甘洌的清甜仿佛润到了肺里。
小张——那个让人感动的陌生人。
我和朋友其实并不认识她。
她的家——距离昆明市区13公里处,一个叫大水塘的村子。
她——一个苗族村里年青媳妇。
她——有一个小孩子;有一个丈夫;有一对公婆;有一双勤劳的手;有一张时常笑眯眯的被高原的紫外线晒的黑幽幽的脸;有两间水泥砌成的平房;有三亩种菜用的地。
我和朋友外出,在公路边看到成群结队的苗族人穿着节日盛装——绣着很多花的百折裙,头上戴着非常别致的头饰。
好奇的我们就跟在了他们后面。
进了村子才知道原来他们在过感恩节。
村中的教堂门口,摆放着很多排长条的桌椅。
盛装的人们整齐的坐在椅子上。
主持人在前面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节目。
不太好的音响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情绪。
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上去唱歌。一张嘴都是美声唱法几声部。
冬日暖阳下,云南小山村里——有一群老妇,老夫正在放声歌唱。
他们为一切感恩的事而歌唱。
看到身边所有的观众都轮流上台表演节目。
我悄声问身旁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子“你们都是从哪儿学的唱歌啊?”
“不用学,从小都是听妈妈爸爸都在唱,自然就会了”
“你上几年级了?”
“初三”
“你以后想学什么?”
“我想上云南民族大学。了解一下我们苗族的历史。”
“你会苗文吗?”看着前面一排一个头发苍白的老人捧着苗文的歌谱我问道。
“我会说,但是我不太认识苗文。村里的师傅教一点。”
“学校里不学吗?”
他摇摇头“没有这样的课程。”
“我该上场了”
他在台上表演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品。大家都放声大笑起来。
下一个节目是舞蹈。
跳舞的有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也有他们孙女辈的小姑娘。她们都背着背篓。背篓里就是他们在整个秋天的收获,有麦穗、南瓜、玉米。
舞蹈的名字——感恩。
表演完的小伙又来到我们身旁。
他家因为哥哥嫂嫂在昆明打工。经济条件在村中算是比较好的,每年大约可以有1万多块钱收入。为了回家过感恩节,哥哥嫂嫂辞了工作赶回来。
今年的感恩节,他们家杀了一头猪。献出一半儿做村里感恩节用。
看完了节目我们就要回去了。小张——这个陌生人挽留我们吃了饭再走。
见我们再三推辞,她带我们到她的地里去砍菜。
夕阳下我在她有一颗大柿子树的菜地里挑花了眼。
我们坚持付给她菜钱。她说的价格让我们吃惊的低得不敢接受。
我抱着透着泥土芬芳而倔强的肥厚的低价蔬菜,迟疑的走向车边。
他们——茁壮而质朴的生命,仿佛那冬日的阳参白萝卜一样。
她们——将一颗感恩的心用歌舞、诗歌代代相传。
我要将什么传给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