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志斌同学发出这个提议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种正中下怀的惊喜,因为这是一个极好的让自己安静下来总结和思考的机会,我现在的生活中太缺少这样的时刻了,尤其是最近意识到了它的严重性,似乎每天的生活像是在例行公事,再加上自己心里一直挥之不去的焦虑,没有静下来写东西的机会。
看到了志斌同学写的文章,一口气读完,真情实意,很打动人心,也由衷的欣赏,让我对自己的生活也浮想联翩,回顾我这小半生,我就是那种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尤其是这两年,某些生活的受挫,使我连对道理的认知都产生了质疑,这样一讲,顿时觉得人生蒙上了一层灰,在刘润老师的那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直指人心: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靠思考脑驱动的,而其它95%的行为都源于习惯,靠反射脑来驱动。只有当你不断练习,让行为变成习惯,才能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才能真的影响一辈子。所以说,习惯是最关键的点,但一旦你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相当于你把一个正确的逻辑,写入了反射脑中。未来,一些别人看来非常痛苦的事情,于你,就是自然而然的反应。你不但在做自己,你还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对于我,就是缺少好些好的习惯。
这两天突发的一些变故,使心情很不好,但今晚觉得轻松了很多,如论如何,还是要努力调整自己,总结一下在得到里的收获。因为告别小麻雀,人生还是要继续的吧!
说到收获,得感谢志斌同学,把我带到了这个群里,一份的分享,得到好多份的回报。
我很喜欢这个群里大家分享的专栏。每天早上都会在去公司的路上听小熊分享的《硅谷来信》,硅谷来信涉及的面很广,无论是大到世界的旅游和经济的阐述,还是教育和小到一些社会见解。我都很受益,也是听得津津乐道。每天早上上班前或多或少的汲取这样的一些智慧,就如一顿很有营养的早餐,最起码可以精神一上午。所以再次感谢小熊的分享,为你准时准点,风雨无阻的分享点个赞!
群里还有志斌分享的熊太行的关系攻略,每次听完都很钦佩这种观点,有时候听着听着都赞许而由衷的笑了。这样的思维一定是最前沿的,符合社会现实,所以不仅实战性强,还引领者思想界的潮流,为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原则的建立一定是具有实质性的意义的。
还有就是古典的《超级个体》,最早因为远中的推荐我接触了古典,读了一本他的书,刚买来的第二本由于没有好的读书习惯和时间管理还没有开始读,实在惭愧。古典的《超级个体》基本上也是坚持每天听,带着如他所讲的目的: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我理解的自己的样子就是更好的样子。引用商汤王的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很有意思的是在我听古典的时候惊喜的发现我和他在某些观点上如此的相似,比如清明节时的专题,对死亡的认知。古典讲:死亡就像魔鬼,看的见的魔鬼比看不见的更可怕,其实越不提越糟糕。比方说,中国人的医疗费用有75%都花在了临终前的3个月生命的维系上。一个中产家庭亲人去世在医院里花费近20万。而同样一笔钱如果按照每年5000元投入到保健、保险和体检中,够花40年。关于为什么活着和活着的意义,史铁生《我与地坛》里讲:“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这是史铁生在出了车祸双腿丧失行走能力后的总结。生而为人,当你懂得:1、健康无价 2、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理由 3、珍惜缘分,学会感恩和爱 4、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 5、经得住诱惑 6、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终其一生,你就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了吧。
从我总结的这些专栏里面,大概可以看到,我是个懒人,专挑有音频的来听,这样的懒惰一定是吃亏的。我试着去读过几篇只有文字的,觉得也都是精华,可是很多都失之交臂了。所以我决定按照刘润老师讲的培养自己好的习惯,形成天然的条件反射,成为更好的自己。
再次谢谢得到的每一位同学,祝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