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六月开始,我就得了一种病——简书综合症。我敢断言,这种病,使用简书的人几乎无一幸免(当然有极少的例外)。
去年六月的一天,我偶然认识简书。那份初见的惊喜,至今回忆起来仍心动不已。
特意于六月九号生日那天,在简书发布第一篇文字始,这病根便种下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天不离手机,徘徊于简书。每篇文字点了“发布”后,时不时要看看有没有人喜欢和评论,有多少人评论和喜欢。文字被推首页,激动得恨不能告诉全世界。欢喜、兴奋、失落、沮丧……这些复杂的感情时常交织在一起,在心头激荡。种种的酸甜涩苦,我想简友们肯定都曾品尝过吧。
得了这病以后,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简书它一度成了我生活的重心,除了工作、家务吃饭和睡觉,几乎都与它在一起。做饭水平本来就强差人意,时常做着饭也要翻开手机看简书。闺女曾叹道,唉,自从妈妈用了简书,我家的饭就更难吃了。过年在家时不看晚会,不与那人聊天,他气得把我手机夺了丢在一边:“简书难道比你老公还亲?好不容易在家这几天,也不跟我说说话。”
当然,最好的影响是我比以前关注生活了。关注身边的自然、人和事,生活突然比以前有了浓厚的色彩和滋味。这也算是“因病得福”了。
与病相处久了,慢慢地也找到了共处的最佳状态。这几个月在简书的读和写,我也慢慢成熟了一些,看开了许多。虽然现在依然渴望得到文友的肯定,但有没有人喜欢,能不能上首页,这些并不再像以前那样左右我的心情了。那天一篇文章投散文专题被拒,几分钟后又通知被收录,并被主编推荐到首页,得到主编打赏。如果搁在以前,心里定是一番起落滋味,但当时却也没有多少特别感觉。自己的水平自己清楚,被拒稿,就是不够标准;推首页,是主编的抬爱和鼓励。不管拒还是收,下一篇,依然第一个投散文专题。
后来,我也不舍得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简书上了,我的生活慢慢回归了正轨。我认为,这是我认识简书这几个月以来,最大的进步。由简书而引发的综合症,病情减轻了许多。
但有一点,必须持续更文,否则就会很不自在,心里总觉得有事没完成。这依然是我现在最突出的症状。
最初的三个月,是日更。后来家人看我消瘦憔悴,大哥就很反对我每天熬夜也要更文。自己也发现,以我的能力,日更仅仅是有了数量,质量很难保证。从第四个月始,改为隔日更文,中间有了一天时间,可以构思和检查修改,比以前从容多了。更主要的是,我为自己赢得了阅读的时间。我有限的时间必须保证每天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字阅读。
虽然不是日更,每天还是想着写、写、写。常萦绕心头的两个个问题仍然是:写什么?怎么写?可是我这简单平庸的几十年,又能有多少可写的素材?不过是自己的那点平淡经历,几个亲人和一些些并不深刻的生命感悟罢了。之前的二十六万字基本上就是我这几十年的生活。
朋友ben说我“心和肺都写完了”。那些文字,曾经掏心挖肺的,但自己却越来越不满意。想有长进,却力不从心。 虽然有有几个文友鼓励我说“木棉的文字越来越好了”,我自己觉得很不是那回事。就常会焦虑,就一种想丢开简书的念头。跟闺女叹道:“我这是遇到了传说中的'瓶颈'了吗?”她笑了:“妈妈,我觉得'写作的瓶颈'似乎应该是用在作家身上的吧。”她的话更让我沮丧,这感觉想表达竟连恰当的词语都没有。
有时想,不更文又能怎样呢?又没有谁会怎么着我,更没有人逼着我一定要写。那次在简友老猫solo的文字下面评论说:“我看,都是中了简书的蛊了——不能吃,不能喝的,劳心费神的,为什么不舍丢下它?!不过都是愣子罢了,给自己找麻烦。”他回复说是“林妹妹的口气……”感谢他懂,这不过是在跟自己撒气罢了。
前不久,我横了心没按时更文,连续几天也几乎没上简书。痛快地看了好几个早就想看的电影,表面上似乎怪轻松自在,但心里隐隐不安,就像逃学的孩子,玩得并不踏实。嘴上讲“不用简书这几天,太阳依然很灿烂,风也很柔和”,老实说,内心不舒服,焦躁不宁。
如此看来,这病还是挺重的。我得想办法自治。可是目前,我没有找到好的药方。
想起了毕淑敏在《我的五样》里写在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五样里只选了“笔”保留,来表达她对写作的钟爱。然而,我对于她的选择是有腹诽的——一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存在了,还怎么写作?写作还有意义吗?写作真的就是生命中最宝贵的吗?但我似乎不敢质疑,毕竟她是著名的作家。
我思忖,我自己的写,有怎样的意义呢?有必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如此的烦恼吗?幸亏是无纸时代,否则,我这几十万字该浪费多少的纸墨啊。读过一些简文,表达自己要怎样怎样坚持,我不仅心里暗问:能怎样呢?似乎许多人的目标都是成为作家,但作家梦仅仅靠这样坚持就能实现的吗?我曾经以为是,现在很困惑。
有人为了所谓的“输出”(写文章),在努力“输入(读书)”,我也不敢苟同。我也在想,自己现在的阅读是不是也暗含着这种急功近利呢?与其这样,我还是想要我以前那种纯消遣的不含任何功利的阅读。梁漱溟曾告诫通宵看书学习的侄孙“不要贪”,即使是学习,也有行有止,不沉溺不放任。
记得在程先生的文章读到一句话,好像是“生活远比阅读重要”,我想,于我,生活比更文重要。
说这些,是不是在为自己不更文找借口呢?其实,我自己也清楚,想更文并不难,难的是怕令点开我文字的简友失望,难的是写不出我自己满意的文字。这才是病根所在。
朋友ben对我说:“会写,只是汉字排列组合的技艺,归根还是术。瓶颈不是怎样表达,是表达什么。心和肺写完了,我们也该静下心来读读看看想想了。我们还在爬坡,前面还有无数高山啊!——与木棉共勉。”虽然,我离“会写”还有很远的距离,这也是值得我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