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寞。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清末民初 / 王国维 / 蝶恋花
我经常说,生在唐朝末年的诗人,是悲哀和无奈,那生在清朝末年的文人,就是痛心疾首又满心矛盾了。这样一个腐朽的外族统治者,恨不得它早日灭亡,可面对外强入侵,列国欺压,又不得不希望统治者早日振奋,重振国威。
王国维便是如此,出生的时候,正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生不久又是甲午战争,而后又是八国联军入侵,泱泱大国,不堪一击,终于轰然倒下,王国维的一生只有五十个年头,一代国学大师为什么选择在五十岁的时候投湖自尽,众说纷纭,都说他是殉清,但遗书一开头就表明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不知道是因为他的身份敏感,还是大家故意不去理解他的意思,直到后来另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才为他说了句实话:“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当然,陈大师这话说的很委婉,但作为最了解王国维的人,起码告诉大家,他不是愚忠的殉清者。
再来说这首诗,其实也是一首忧国忧民之作,却一直被学者们说是写给他就别重逢的夫人的,其实就和他的死因一样,当时的人,都不太愿意说实话,后世又喜欢人云亦云,前辈学者说的,一定是对的,其实只要结合当时的大环境和王国维的心境,就不难发现,这首诗就算是见到久别的夫人时所作,也绝不是简单的一诉相思。
在老文我看来,这首诗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看遍了天下间生离死别的痛苦,人情世故,重回故里之时,却发现故人们已如落花飘零,再也找不到能话说当年的人。这一句蕴含的家国天下已经表明,这绝不是写给一个人的,“阅尽”二字更是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这是一首抒发内心的作品。
终于花瓣飘飞的树下见到了自己的妻子,满腹的话却凝噎在胸中,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窗外的春也和这天一样的落寞了,天指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是国家。两人真的事没话说么,当然不是,直到今天,花树下执手相对的镜头还反复出现在影视作品中,这样美好的画面,却发生在国家倾覆,纷乱动荡的时候,对一个心怀天下的人来说,归家,其实是逃避,所以,心中也是有愧的。
本来准备在夜晚的灯下把心里的思念好好对妻子说说,可是,这一点点新的欢愉,又勾起了旧事,诉说思念,就要提过去,之前的种种经历自然就会涌上心头,这些旧恨,千丝万缕的在心中,让人心底发恨却又无可奈何。试问,有谁会把久别的妻子说成是新欢来和离家时经历的旧爱对比的?这不过是一种修辞手法,却被以前的学者有意或无意的曲解了。
人间最留不住的东西,便是镜子中的容颜一天天老去,就像花瓣辞别树枝离去,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其实,这也是文人心中特性的表现,家国如此,世事如此,已无法挽回,虽然心中有愧,可也就这样吧,连用的两个辞字,也表明他辞别末代皇帝溥仪,辞别曾发誓效忠的朝廷,也就辞别了曾经的抱负和理想,从此埋头书卷之中,全心治学罢了!
——撰文——东篱若尘(文俊壹)——东篱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