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的处境和我类似:工作没有着落,生活糊里糊涂。每天不知道该干点什么才是有意义,想去做点什么又缺乏动力。整个一无业游民,却在空叹怀才不遇,拥有的志向抱负如何高远是旁人所不能及。一日三餐没有按点的规律,想起来就吃,忘了也毫不在意。生活的开销还在依赖父母亲朋的接济,深知歉疚却也只能暗自啜泣……
看到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话语,就好像将贫瘠溃烂的心田又犁了一遍地。旧伤口被“翻新”,成为了新伤口,如此血淋。如果事实即是如此,逃避也不过自欺。
面对如此的窘境,第一便是直面和承认。人不可能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那样只能令自己的内心愈加封闭、和外界脱离。所以我选择了勇于承认这不争的事实,虽残酷,但也是属于我自己的现实处境,如果想让它不残酷,想让它看起来不那么糟糕,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改变。改变,说出口不过是上下嘴唇一闭合的事,但如何去做,往哪方面去做,该怎么去做,似乎充满着未知与盲目,令人手足无措,心急如火。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缺乏一个充足的原动力支撑,说白了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做出改变,做出改变的动机是什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可能说思考还不太准确,确切地说应该是“寻找”,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支撑自己从下决心到真正做出改变,直至完成这整个过程的一个持久动力,就像一个独木轮,没有人推,它不会动,推到一半,动力消失,它也就停止。感觉我就和独木轮一样,担心没有动力,害怕动力消失。这是做出改变前首先要解决的一大前提。
曾一度,这就像一个千古难题一直在困扰着我,我忌于它而不敢迈出第一步。直到现在,我也不能很有把握地说,我找到了这样一个原动力,然而我是怎样下决心开始迈出这一步的,或许跟我长期的“冥思苦想”及观察有关。
我的想法是,如果我不做出改变,可能现在到以后的日子还是如此落魄甚至更加糟糕地过下去,最坏的情况是被周遭所有的人唾弃与排挤、最终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圈子里;我的观察是,最后可能回到家继续啃老,但父母一天天老去,满头黑发已渐露繁星,身体遭遇病魔侵袭,如此不堪却还在担心百年之后我该如何生存下去……面对内心想法和客观观察,我已无法做到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人是重感情的动物,所以我也不例外。基于这看似简单的种种,而简单只是在旁观者眼中,相信这是任何当事人心中都最最深挚与难以割舍的情感重地,所以我选择了做出改变!
有了原动力,改变就可以开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