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贵阳的一条小巷子里有一家私人开的小药店,从表面上看,它与其他药店没什么不同,走进去,才知道内有乾坤。
我女儿小时候扁桃体总是容易发炎,一发炎,扁桃体就肿大,不是咳嗽就是高烧。去正规医院看,只有一种治疗方案:抗生素消炎,要么打吊针,要么吃西药,动辄百元,甚至千元。
每次女儿生病,我们全家都要脱一层皮,不光要花很多钱,身心还受罪。女儿血管细,每次打吊针都要被锥好几针,她痛,我们心里更痛。
后来,在看了很多报道之后,我们认识到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医,希望从几千年的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寻求治本之道。
在阅读了不少相关的中医普及知识之后,我们开始对人体的健康及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针对来势汹汹的病症,开始不那么紧张和急迫了,越来越有耐心与病魔展开持久战。
中草药和中成药成了我们的首选,丈夫甚至买了很多流行的中医保健及经络疏通书籍自学。从此,一般的小毛病,我们靠简简单单的敲打及推拿就手到病除了。我们一家很少再去医院,即便真要去看医生,也首先去看中医。
民间都在说中医越老越好,看的病例多,积累的经验丰富,真是这样吗?到哪里还能找到老中医及真正的民间高手呢?
世间的事就是这么奇妙,有时候“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谁能想到,就在老家这条陋巷里的一家普通小药店里竟然就隐匿着一位真正的老中医呢。
有一年,在我回老家休假期间,女儿持续咳嗽一月,碰巧找他看了三次,每次不超过10元的中草药一抓,竟然就好了。
老头很黑很瘦,目测有七八十岁了,叼着个烟杆,与我心目中仙风道骨的老中医形象相去甚远。但是,他精气神十足,说话声音很响亮。
他跟我聊,说自己当中医几十年了,当年学医是要拜师傅的,未学看病之前,要先跟师傅学做人,做人做不好,师傅是不教真功夫的。啥叫做人?他说,师傅会招很多弟子,但会观察这些弟子的人品,心术不正的,再聪明也不教,最多打打杂。
他说师傅对他说过最重要的话是“行医者,医德最重要,治病救人是大修为,不能光看钱,穷人的钱要少收,甚至不收。”
老头退休前在市里的综合医院中医科上班,每天找他看病的人要排长队。他说从早看到晚,很辛苦,但也很充实,因为治病救人就是自己存在的价值。后来实在太老了,干不动了,才退休的。退休后无聊,就到朋友开的小药店来当镇店医生。
老头说:“我一辈子都当医生,每天都跟病人打交道,一直谨记师傅教诲,不乱收病人的钱,不接受病人的贿赂,做人坦坦荡荡,不搞阴谋诡计。我身边不少挖空心思、投机钻营的人,五、六十岁就一个个死了。心术不正,邪气入侵,自然大病小病不断,阳寿不长。呵呵,我虽然瘦,但没啥大毛病,耳不聋眼不花,一不小心就活到80多,不好意思得很,多领国家20多年的退休工资,又多抽20多年的烟。”他边说边得意地呵呵笑着吐出一个个蓝色缭绕的烟圈。
虽然我对老头身为医生嗜烟如命有所不满,但他说的一番话,他药到病除的医术都值得人敬佩。倘若现在的医生,不管中医、西医,都有医者父母之心,这世界是不是会更美好些?
大道隐于市,高手在民间。要找老中医的,可以到城镇里的小巷子里去碰碰运气,当然,这样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凤毛麟角了。
真希望祖国的中医瑰宝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