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天晨间日记【参与决策】3月26日

【参与决策】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改变

1-【缘起】

【火星特训营-02期】二阶落地成长阶段,为期一个月,分数在17号左右陆续评出来了。

如果沿用第一期的做法,就是划出及格分数线,然后公布哪些人需要补课,哪些人可以顺利二阶结业!

结果剧情大反转,院长建议商学院不划及格分数线,让运营总参与决策,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或者辅导情况】来决定哪些人及毕业,哪些补课,没有及格分数线!

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变化,让落地系统【督导-辅导-反馈】形成一个闭环,真正让学习与落地成为学员、运营总的事情,也成为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的事情!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听下面分解!

2-【原因分析】

【原因1:学员报名环节会更加谨慎】,学员报名是由运营总上报,商学院院长审核。由于最后毕业环节的参与决策,所以运营总们会选送更加有学习意愿的人参加学习。

【原因2:督导环节会更加放在心上】,这次有些课程没有交作业的学员不少,通过追问为什么得0分、为什么没有交作业,运营总在日常巡店和沟通中会加强督导,询问到有没有做,有没有交;学员也不容易放弃,因为没有检查的事,能不做就不做,能缓做就缓做。

【原因3:辅导环节会与工作相结合】,学员落地是为了学以致用,提升能力,提高业绩,本质上协助运营总带好队伍、管好业绩,只要我们落地成长目标更贴合实际,运营总们会更愿意辅导;学员们也会因为有辅导,知道做对还是做错,做错了能够及时纠偏。

【原因4:反馈环节更加高效有力】,在二阶落地过程中,学员的落地情况及时反馈给导师、商学院,包括提出建议;根据学员落地情况,建议哪些学员毕业,哪些补课,也更有针对性。这次导入了这个概念,并实际这样操作,对下一期的落地,以及其他项目落地,一定会有借鉴作用。

3-【解决方案】

【第一步:报名环节】,建议运营总公开信息,并提出持续学习和落地的要求,把愿意学习的人排序,分期分批报送到商学院学习。先说断后不乱,免得反复做思想工作,求着他学习,通过愿意学习的人改变来促动和带动不愿学习的人,形成一个小氛围。

【第二步:督导与辅导环节】,首先,商学院继续优化二阶落地成长目标,与门店运营管理更契合,并考虑前厅经理和厨师长的差异性,要么设置权重差异,要么设置内容差异;其次,运营总和区域经理,在日常巡店和帮扶过程中,强化督导和辅导的力度,让培训落地与日常工作不再是两张皮,也是帮助学员养成坚持的习惯。

【第三步:反馈环节】,二阶落地过程中,发现课程内容需要优化,或者落地成长目标需要调整,以及哪些人可以毕业【落地够努力,落地效果好】,哪些人要补课,这些反馈和决策由运营总参与和决定,从【看客变成辅导员】,从【被动为主动】。

4-【小结感言】

以学员为中心,我们来设计课程;

以任务为中心,我们来设计项目;

以问题为中心,我们来优化一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