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事件发生后,不是立马反应(习性反应),而是增加目标的觉知,我想通过这个事情达到什么目的,增加了目标觉知对于事件的反应可能会完全不同。
举例:晚上先生找电蚊香没找到(昨晚是我放的地方),我正在哄孩子,如果按照以前的习性,我可能立马会回复那就别找了,都很晚了先睡觉吧,但我意识到自己这个即将要做出的反应后,我问了自己一句,我想要的目标是什么,今晚是否必须找到,由于孩子特别容易被文字叮咬,因此今晚必须得找到,明确了这个目标,我起来打开手电筒开始找,找到了,然后就插上,接下来如果换做以前我可能会直接脱口而出,你看不是在这里嘛(潜意识台词是你怎么这么笨,没有认真仔细找),但是我立马觉察到我的目标是插电蚊香,其余和和这个目标无关,没必要再说一下这个话,并且昨晚确实是我放的,先生找不到也正常。
以前的状态:说目标型,也知道根据目标梳理清楚要做的事情,但是在每个具体事情上没有觉知,还是容易跟着习性走,结果总是实现不了目标导向。
总结:通过这样一个事情,将在每个行动反应之前增加目标觉知(反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那么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围绕目标了,真正做到目标型人才。只有在每个事上练,每个事上觉知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以上的分析虽然很多,但大脑里面也就几秒钟就都想通啦,就会导致不同的事件反应,心态也更和平。
觉知觉察是特别重要的。